出塵
(出塵,出塵)
1.超出世俗。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幹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韋莊《題安定張使君》:“器度風標合出塵,桂宮何負一枝新。”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尋聲審聽,泠然出塵幽韻。”
魯迅《書信集·致陶亢德》:“大劄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2.佛教語。脫離煩惱的塵垢。
《四十二章經》:“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指出嫁。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
阅读:142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