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門不入
【成語】:過門不入
【拼音】:guò mén bù rù
【解釋】: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示例】:豈有相離咫尺,竟~?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2回
【近義詞】:公而忘私
【反義詞】:假公濟私
【歇後語】:大禹治水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大公無私
【英文】:pass one's own door without entering--to act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成語故事】:禹為了完成父親未盡事業,30歲才與塗山姑娘女嬌結婚,婚後四天就離家治水。禹率能工巧匠開鑿河道,疏導水流,經過13年的努力終於消滅水患。期間因為治水沒時間回家,三次路過家門口,見自己的孩子都已長大,但他沒有進家門
(過門不入,過門不入)
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傳》:“禹傷父功不成,循江泝河,盡濟甄淮,乃勞身焦思以行,七年,聞樂不聽,過門不入,冠掛不顧,履遺不躡。”
明李贄《虛實說》:“彼其未嘗一日不與人為善也,是以人皆謂之舜也,然不知其能舍己從人否也。未嘗一日不拜昌言也,是以人皆謂之禹也,然不知其能過門不入,呱呱弗子否也。”
清李漁《奈何天·計左》:“古人為國忘家,曾有過門不入之事。”
阅读:177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