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
(灰燼,灰燼)
1.物體燃燒後的剩餘物。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為蓁數。”
晉幹寶《搜神記》卷一:“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
唐柳宗元《興州江運記》:“由是轉巨石,仆大水,焚以炎火,沃以食醯,摧其堅剛,化為灰燼。”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一章第一節:“在北京人居住過的山洞裏發現了火燒過的灰燼、石塊和獸骨。”
2.謂燒成灰。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序》:“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
唐杜甫《火》詩:“青林一灰燼,雲氣無處所。”
宋蘇軾《次韻滕大夫沈香石》:“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強。”
阅读:117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