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
箔字的筆畫:14畫;
bó
ㄅㄛˊ
〔《廣韻》傍各切,入鐸,並。〕
“簿”的被通假字。
1.簾子。多以葦子或秫稭織成。
唐裴鉶《傳奇·裴航》:“俄於葦箔之下,出雙玉手,捧瓷。”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晟》:“楚人來救,珣(吳珣)鑿大阱於城下,覆箔於上,以土傳之,楚兵迫城,悉陷阱中。”
《金史·世宗紀下》:“顧見街衢門肆,或有毀撤,障以簾箔,何必爾也。”
2.養蠶用的竹篩子或竹席。
唐王建《簇蠶辭》:“三日開箔雪團團,先將新繭送縣官。”箔,一本作“簿”。
宋王安石《白日不照物》詩:“隋堤散萬家,亂若春蠶箔。”
3.金屬薄片。
《南齊書·高帝紀上》:“不得以金銀為箔,馬乘具不得金銀度。”
宋周煇《清波別誌》卷上:“元符初,後苑修造所言:內中殿宇修造,用金箔一十六萬餘片。”
4.塗過金屬粉的紙,作冥錠用。如錫箔。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五:“按自漢以來,即有以紙寓瘞錢之文。予曩客武林,見捶箔者聯衢達陌,男婦老幼殆不下萬餘人,皆指此為生計。”
5.能起閘門作用的攔水建築物。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三裏橋,橋跨靈渠;渠至此細流成涓,石底嶙峋。時巨舫鱗次,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則去箔放舟焉。”
6.指插在魚蕩中攔魚的竹笆。
欽文《鑒湖風景如畫》:“且不說經過魚蕩的箔時,那竹笆颳著船底颼颼的輕脆悅耳聲,在菱蕩旁垂釣鱸魚的漁翁的幽然的姿態,往常我也隻有在畫面上見到過。”
阅读:124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