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
爵字的筆畫:17畫;
jué
ㄐㄩㄝˊ
〔《廣韻》即略切,入藥,精。〕
1.古代一種盛酒禮器,像雀形,比尊彜小,受一升。亦用為飲酒器。
《詩·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後之鞶鑑予之。
虢公請器,王予之爵。”
孔穎達疏:“爵,飲酒器,玉爵也。”
《禮記·禮器》:“宗廟之器,貴者獻以爵。”
鄭玄註:“凡觴,一升曰爵。”
2.用作量詞。
三國魏曹植《箜篌引》:“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遼史·禮誌一》:“皇帝、皇後各與酒二爵,肉二器,再奠。”
3.指酒。
《詩·邶風·簡兮》:“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高亨註:“錫爵,賞賜一杯酒。”
《詩·小雅·賓之初筵》:“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4.飲之以酒。
《國語·魯語下》:“賓發幣於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
韋昭註:“爵之,飲之酒也。”
唐徐夤《李夫人》詩之二:“招得香魂爵少翁,九華燈燭曉還空。”
5.爵位;官位。
《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忘。”
孔穎達疏:“受其官爵,不以相讓。”
《漢書·高帝紀上》:“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施恩德,賜民爵。”
顏師古註引臣瓚曰:“爵者,祿位。民賜爵,有罪得以減也。”
唐韓愈《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階為特進,勳為上柱國,爵為清邊郡王,食虛邑自三百戶至三千戶,真食五百戶終焉。”
明方孝孺《田疇贊》:“故辭封侯之爵,介不同俗,清不悖倫,忠在樹功,義不茍合。”
清袁枚《隨園隨筆·爵官職秩之分》:“爵者,公侯伯子男也。”
6.授爵或授官。
《禮記·王制》:“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孔穎達疏:“謂堪任此官,然後爵命之。”
《國語·魯語上》:“乃出而爵之。”
韋昭註:“出,出之於隸也。爵,爵為大夫也。”
漢桓寬《鹽鐵論·除狹》:“古之進士也,鄉擇而裏選,論其才能,然後官之,勝職任然後爵而祿之。”
明陶宗儀《輟耕錄·丘真人》:“﹝丘處機﹞乞東還,賜號神仙,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
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凡金、銀、銅、鐵、錫、煤、鹽、琥珀、蠔殼、琉璃、美石等貨,有民探出者,準其稟報,爵為總領,準其招民探取。”
7.通“雀”。鳥的一種。
《逸周書·時訓》:“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爵入大水化為蛤。”
《孟子·離婁上》:“為叢敺爵者,鸇也。”
《漢書·王莽傳上》:“鳳皇來儀,神爵降集。”
宋蘇過《送墨秀》詩:“來時野寺無魚鼓,去後閑門有爵羅。”
8.通“雀”。赤黑色。參見“爵弁”、“爵韋”。
阅读:232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