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沾

沾字的筆畫:8畫;

(參見霑)

I

zhān

ㄓㄢ

〔《廣韻》張廉切,平鹽,知。〕

〔《廣韻》他兼切,平添,透。〕

1.浸潤;浸濕。

《史記·陳丞相世家》:“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晉傅玄《雜詩》之一:“纖雲時髣彿,渥露沾我裳。”

前蜀韋莊《歸國遙》詞:“閒倚博山長歎,淚流沾皓腕。”

葉聖陶《城中·在民間》:“他們十有九個滿面沾著汗,衣衫也粘貼著皮膚。”

2.受益,沾光。

唐李商隱《九成宮》詩:“荔枝盧橘沾恩幸,鸞鵲天書濕紫泥。”

明湯顯祖《南柯記·侍獵》:“有分例,大賞犒。毛赤剝,肉生燒。沾老小,祭槍刀。”

老舍《四世同堂》五二:“你有事的時候,一家老小誰也沒沾過你一個銅板兒的好處!”

3.熏陶;感化。

《後漢書·王暢傳》:“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風流。”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寧寺》:“禮樂所不沾,憲章弗能革。”

4.稍微接觸或挨上。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我們既然沾了手,萬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弄他個水落石出纔好。”

鄭振鐸《海燕》:“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蕩漾了開去。”

5.引申為有某種關係。

楊朔《征塵》:“我們是鄉親,還沾著點親戚。”

吉學霈《田野裏的追逐》:“老漢硬朗朗的笑著說:‘咱們幾輩子都跟地沾上了。’”

6.因接觸而附著。

魏巍《東方》第一部第五章:“郭祥的母親正在家裏給兒子包餃子,被大亂不容分說一路拖了來,還沾著兩手面。”

柳青《銅墻鐵壁》第六章:“銀鳳用手理著披散的短髮,拍打著沾在衣襟上的麥根柴禾。”

7.自矜貌。參見“沾沾”、“沾沾自喜”。

8.拘執。參見“沾沾”、“沾滯”。

9.方言。行。可以。秧歌劇《秦洛正》第三場:“這回該我說話啦,不沾!再也不能聽你的啦!”

10.方言。行。能幹。

周而復《白求恩大夫》九:“這些年青小夥子,著實的勇敢,給咱們這地面打鬼子,可沾哩!”

11.水名。源出山西省壺關縣東南,東流至河南省湯陰縣西南入淇水。見《漢書·地理誌上》。

II

tiān

ㄊ〡ㄢ

〔《廣韻》他兼切,平添,透。〕

增添。

《楚辭·大招》:“吳酸蒿蔞,不沾薄隻。”

洪興祖補註:“沾,音添。益也。”一說為多汁。見王逸註。

III

chān

ㄔㄢ

〔《集韻》癡廉切,平鹽,徹。〕

通“覘”。

觀看;觀察。

《禮記·檀弓下》:“我喪也斯沾”。

鄭玄註:“沾,讀曰‘覘’。覘,視也。”

《類說》卷二一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筆架占雨》:“蘇頲有花石筆架。天欲雨,則石架津出,以此沾雨候,無差。”

阅读:2920

●沾(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