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異處
【成語】:身首異處
【拼音】:shēn shǒu yì chù
【出處】: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假使獲罪於天,身首異處,蓋如一螻蟻爾,亦何足可稱?”
【示例】:我自正位東宮,並無失德,縱有過惡,不過貶謫,也不致~。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回
【近義詞】:身首分離、身首異地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被殺頭
(身首異處,身首異處)
《北齊書·王琳傳》:“身首異處,有足悲者。”
宋陸遊《條對狀》:“伏睹律文,罪雖甚重,不過處斬。蓋以身首異處,自是極刑,懲惡之方,何以加此。”
《水滸傳》第一一○回:“如今身首異處,又連累了若幹家屬。”亦作“身首異地”。
郭沫若《一隻手》四:“假使人一不註意,一甩掛著了它們,那不是斷手折臂,便是要使你身首異地的。”
《天安門詩抄·警告醜類》:“醜類敢越雷池,小心身首異地。”
阅读:186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