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源字的筆畫:13畫;
yuán
ㄩㄢˊ
〔《廣韻》愚袁切,平元,疑。〕
1.水流始出處。
《書·禹貢》:“九川滌源,九澤既陂。”
孫星衍疏:“滌源者,謂疏達其水源也。”
晉葛洪《抱樸子·守塉》:“欲輟其流,則遏其源。”
宋王安石《我欲往滄海》詩:“我欲往滄海,客來自河源。”
陳毅《雅魯藏布江》詩:“雅魯藏布是大江,其源甚遠流亦長。”
2.來源;根源。
《荀子·富國》:“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務先大體,鑑必窮源。”
宋姜夔《續書譜·草》:“大凡學草書,先當取法張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則結體平正,下筆有源。”
清李天馥《〈溉堂集〉序》:“曩時讀鍾嶸《詩品》,謂詩必有源。”
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第一章第一節:“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
3.探察本源。
《南史·謝莊傳》:“一人之鑒易限,天下之才難源,以易限之鑒鏡難源之才,使國罔遺賢,野無滯器,其可得乎?”唐孟郊《戲贈無本》詩之二:“天高亦可飛,海廣亦可源。”
4.姓。
北魏有源賀。見《魏書》本傳。
阅读:197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