欿
欿字的筆畫:12畫;
k·n
ㄎㄢˇ
〔《廣韻》胡感切,上感,匣。〕
〔《集韻》苦感切,上感,溪。〕
1.不自滿。
《孟子·盡心上》:“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朱熹集註:“欿然,不自滿之意。”
宋曾鞏《策問一》:“惟先聖之烈雖自視欿然,察其用心如朕者,亦可以無憾矣。”
明李東陽《送喬生宇歸樂平》詩:“文場才弱冠,已破萬人敵;而猶不自滿,欿若字未識。”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蓋往之文明流弊,浸灌性靈,眾庶率纖弱穨靡,日益以甚,漸乃反觀諸己,為之欿然。”
2.憂愁貌。
《楚辭·嚴忌〈哀時命〉》:“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王逸註:“欿,愁貌也。”
3.通“坎”。坑。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至則欿用牲,加書徵之。”
王觀國《學林》卷五:“此欿字讀音‘坎’,其義則穴地也。”
4.通“坎”。象聲詞。參見“欿欿”。
阅读:123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