簳
簳字的筆畫:19畫;
g·n
ㄍㄢˇ
〔《廣韻》古旱切,上旱,見。〕
“幹”的被通假字。
1.小竹。可作箭桿。
唐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溪》:“穿沙碧簳凈,落水紫苞香。”
明焦竑《焦氏筆乘·金陵舊事上》:“《丹陽記》雲:‘江寧縣南三十裏,有慈母山。積石臨江,生簫管竹。自伶倫采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
2.箭桿。也指箭。
《列子·湯問》:“﹝紀昌﹞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摺:“這雨呵,他似箭簳懸麻,粧助我十分苦。”
《元朝秘史》卷一:“春閒一日,他母親阿闌豁阿,煮著臘羊,將五個兒子喚來跟前,列坐著。每人與一隻箭簳,教折折。各人都折折了。再將五隻箭簳束在一處,教折折呵,五個輪著,都折不折。”
3.用為量詞。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能武的穿楊百步,用不著時,幾簳箭,煮不熟飯鍋。”
4.扞,用棍棒碾軋。
《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報慈文遂導師》:“問:‘如何是吹毛劍?’師曰:‘簳麵杖。’”
阅读:110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