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
1.咬嚼;嚼食。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故鋸齒不能咀嚼,箕舌不能別味。”
五代王周《齒落詞》:“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八:“他說完了,用叉子叉起冷盤裏一塊鴨翅膀在細細咀嚼。”
2.引申為併吞;侵吞。
晉葛洪《抱樸子·用刑》:“兼弱攻昧,取成定霸,吞噬四鄰,咀嚼群雄。”
清黃遵憲《番客篇》:“一聞番客歸,探囊直啟鑰……親戚恣欺淩,鬼神助咀嚼。”
3.謂咬字吐音。
三國魏曹植《元會》詩:“笙磬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響,咀嚼清商。”
4.玩味;體味。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誌》:“傲岸泉石,咀嚼文義。”
唐孟郊《懊惱》詩:“前賢死已久,猶在咀嚼間。”
《老殘遊記》第九回:“仔細看去原來是六首七絕詩,非佛非仙,咀嚼起來到也有些意味。”
葉聖陶《線下·一個青年》:“他對於萬女士的議論,覺得字字入妙,足夠咀嚼。”
5.猶詛咒;指摘。
《後漢書·左雄傳》:“生為天下所咀嚼,死為海內所歡快。”
《資治通鑒·漢順帝陽嘉二年》引此文,胡三省註雲:“咀,在呂翻。”
《後漢書·宦者傳·呂強》:“群邪項領,膏脣拭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李賢註:“膏脣拭舌,謂欲讒毀故也。”
阅读:185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