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就

就字的筆畫:12畫;

jiù

ㄐ〡ㄡˋ

〔《廣韻》疾就切,去宥,從。〕

1.趨;趨向。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孟子·告子上》:“猶水之就下也。”

南朝宋謝莊《皇太子妃哀策文》:“離天渥兮就銷沈,委白日兮即冥暮。”

魯迅《華蓋集續編·死地》:“但這和血的數量,是沒有關係的,因為世上也盡有流血很多,而民族反而漸就滅亡的先例。”

2.赴;到。

《國語·齊語》:“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解紛》:“太原守宋渾被人告,經采訪使論,使司差官領告事人就郡按之。”

宋蘇軾《杭州召還乞郡狀》:“定等選差悍吏皇遵,將帶吏卒,就湖州追攝,如捕寇賊。”

元揭傒斯《題蘆雁》詩之四:“寒就江南暖,飢就江南飽,莫道江南惡,須道江南好。”

3.歸,返回。

《史記·項羽本紀》:“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

4.指就職,就任。

《三國誌·魏誌·田疇傳》:“三府並辟,皆不就。”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宋樂史《廣卓異記·韋貫之》:“綬之子溫,遷翰林學士。以父曾拜此職,不就。”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鄙人難負監督秦公之雅望、桑梓之重托,勉力來就斯職。”

5.留。

《莊子·秋水》:“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

6.就近;湊近。

《孟子·梁惠王上》:“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

《紅樓夢》第九十回:“紫鵑爬上炕去,爬在黛玉傍邊,端著水,試了冷熱,送到唇邊,扶了黛玉的頭,就到碗邊,喝了一口。”

朱自清《滂卑故城》:“街旁常見水槽……上面另有一個管子,行人可以就著喝。”

7.指主動親近;俯就。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清李漁《慎鸞交·待且》:“癡人沒福便逢乖,欲就反推開。”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文君,你的信中雖然說到家庭的腐敗,雖然說到舊禮制的束縛,但是你也犯不出這麽輕賤了你的金玉之質去就那浪子文人。”

8.依隨。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翦以就聲律耳。”

駱賓基《鄉親--康天剛》:“為了避免再沈湎到睡眠中去,就跳下雪車,讓公馬就著自己的腳步緩緩走。”

9.謀求;求取。

《詩·大雅·生民》:“以就口食。”

馬瑞辰通釋:“就之言求也。”

南朝宋鮑照《代貧賤愁苦行》:“貧年忘日時,黯顏就人惜,俄頃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雖是禽獸,亦安肯捨安逸而就愁苦哉!”

10.憑藉;趁著。

《詩·周頌·訪落》:“將予就之。”

馬瑞辰通釋:“就當訓因。箋雲‘扶將我就其典法而行之’,即因其典法而行之也。”

《管子·乘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令各就高為堡,東起振武,轉而西,過雲州界,極於中受降城。”

元宮天挺《範張雞黍》第一摺:“就著這黃菊清芬,白酒正清醇,相逢萬事都休問。”徐光耀《一部尚未寫完的書》:“廖貽訓就著這股精神勁再往前爬,他要找到那洋灰橋。”

11.謂搭乘某種交通工具。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端愨》:“宋璟為廣府都督,元宗思之,使內侍楊思勗馳馬往追。

璟拜恩就馬,在路竟不與思勗交一言。”

宋楊萬裏《北風大作》詩:“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更驚。”

12.謂用某種菜來佐餐或下酒。

《紅樓夢》第四九回:“隻拿茶泡了一碗飯,就著野雞爪子,忙忙的爬拉完了。”

石震《踏察記事》:“一邊喝著用冰煮的開水,一邊嚼著烤焦了的饅頭,就著鹹菜、肉醬下飯。”

13.順便。

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你孩兒去南昌做買賣,就躲災難。”

《水滸傳》第六七回:“眾頭領回到忠義堂上,吳用便對宋江說道:‘關勝此去,未保其心,可以再差良將,隨後監督,就行接應。’”

14.成;成功;完成。

《詩·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

孔穎達疏:“日就,謂學之使每日有成就。月將,謂至於一月則有可行。言當習之以積漸也。”

漢桓寬《鹽鐵論·國疾》:“女工難成而易弊,車器難就而易敗。”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三》:“又於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蔔陰山河曲而禱焉。”

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摺:“眾位相公勿罪,詩就了也。”

《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我年近三旬,讀書不就,家事日漸消乏。”

何其芳《樓》:“他女兒的婚事,低不成,高不就。”

15.造就;使成就。

《東觀漢記·魯恭傳》:“﹝魯恭﹞年十二,弟丕年七歲……恭憐丕小,欲先就其名,託病不仕。郡數以禮請,謝不肯應。”

唐韓愈《送孟秀才序》:“﹝孟琯﹞今將去是而隨舉於京師,雖不有請,猶將彊而授之,以就其誌,況其請之煩邪!”宋範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誌銘》:“夫人夙夜誨導,內惟節儉,外豐禮於賓客,俾令人是親,以就厥文行。”

16.用在動詞後,表示就緒、完成。

《水滸傳》第七九回:“高太尉聽了大怒,隨即點就本部軍兵,出城迎敵。”

冰心《寄小讀者》十九:“往往半個月後的日程,早已安排就。”

17.終。參見“就世”。

18.逢著;碰上。

《詩·邶風·谷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

孔穎達疏:“若值其難也,則勤之勞之;若值其易也,則優之遊之。”

19.猶言在。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掀起簾子看一看,便是一桶水傾在身上,開著口則合不得。就轎子裏不見了秀秀養娘。”

《水滸傳》第二回:“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

20.拿;按照。

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總之,就我的全部所有,變賣不出一文錢來。”徐遲《向著二十一世紀》:“如果就一萬年來說,要爭朝夕,則拿我們奪取四個‘現代化’的宏圖大略的二十三年來說,就要爭分秒。”

21.受;被。

《楚辭·天問》:“何親就上帝罰,殷之命以不救。”

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故或載卿相之列,就刀鋸而不見閔,況眾庶乎?”宋蘇軾《批答賀生獲鬼章表》:“既狂狡之就擒,知休息之有日。”

22.向;從。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二:“廬江杜不愆少就外祖郭璞學《易》蔔,頗有經驗。”

《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七年》:“臣出自本縣武吏,邀逢聖時,階榮至此。為兒昏得荀昭光女,即時無復所須,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

明劉基《題竹木石圖》詩之一:“願就姮娥借明月,臥看鸞鳳舞空山。”

23.即使;縱然。

《後漢書·荀彧傳》:“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就能破之,尚不可保。”

《晉書·刁協傳》:“若先自壽終,不失員外散騎之例也。就不蒙贈,不失以本官殯葬也。”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人若欺心,就騙過了聖賢,占過了便宜,葬過了風水,天地原不容的。”

清李漁《比目魚·聯班》:“就要孩兒學戲,也隻好在戲文裏面,趁些本分錢財罷了。”

劉大白《看盆栽的千年紅梅》詩:“如今,就繡幕遮攔,銀盆供養,也隻增她底不幸!”

24.立即;便。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郡王道:‘好!正合我意。’就叫崔寧下手。”

清李漁《巧團圓·夢訊》:“以後睡夢之中,不上這座小樓就罷,若還再走上去,定要討箇下落。”

張天翼《歡迎會》:“兩個匆匆忙忙地分了手,趙國光先生就隻好撇下了後臺的事。”

25.正是;恰是。

魯迅《野草·秋夜》:“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裏。”

楊朔《鐵騎兵》一:“就在落雪的夜晚,一連活動在左雲附近的八路軍騎兵冒著風雪,朝南轉移。”

26.隻有,僅僅。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誰都說這末多年來就他們家有風水,人財兩發。”

老舍《二馬》第二段二:“馬老先生在海上四十天的功夫,就掙紮著爬起來一回。”

27.古代服飾,五采絲一匝稱為一就。從一就而上,以別等級高下。

《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纓九就。”

鄭玄註:“每一處五采備為一就。就,成也。”

《禮記·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

孔穎達疏:“五色一匝曰就。”

28.能夠。

《左傳·哀公十一年》:“冉求帥左師,管周父禦,樊遲為右。

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杜預註:“雖年少,能用命。”

29.穿上,套上。

《禮記·曲禮上》:“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解屨不敢當階。就屨,跪而舉之,屏於側。”

鄭玄註:“就,猶著也。”

孔穎達疏:“初升時,解置階側,今下著之,先往階側,跪舉取之,故雲‘就屨,跪而舉之’。”

30.善。

《儀禮·既夕》:“若就器,則坐奠於陳。”

鄭玄註:“就,猶善也。”

賈公彥疏:“就器,則是玩好之器也。”

31.通“鷲”。

《漢書·匈奴傳下》:“匈奴有鬥入漢地,直張掖郡,生奇材木,箭竿就羽,如得之,於邊甚饒。”

顏師古註:“就,大雕也,黃頭赤目,其羽可為箭。”

32.參見“就然”。

33.見“就就”。

34.姓。

漢代有就耽。見《後漢書·律曆誌中》。

阅读:2089

●就(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