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
恐字的筆畫:10畫;
k·ng
ㄎㄨㄥˇ
〔《廣韻》丘隴切,上腫,溪。〕
〔《廣韻》區用切,去用,溪。〕
1.畏懼,害怕。
《素問·藏氣法時論》:“善恐,如人將捕之。”
王冰註:“恐,謂恐懼,魂不安也。”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
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若防之制水,恃以無恐。”
明方孝孺《九箴·本孝》:“未言而畏,不怒而恐。”
劉師培《哀貧民》:“佃民見於田主,戰栗惟恐。”
2.恫嚇,使之害怕。
《墨子·迎敵祠》:“其出入為流言,驚駭恐吏民。”
《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張博﹞令弟光恐雲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
顏師古註:“恐,謂怖動也。”
《魏書·楊大眼傳》:“傳言淮、泗、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恐之雲‘楊大眼至’,無不即止。”
《舊五代史·晉書·吳蠻傳》:“其子殺人,以重賂償之,其事方解,尋為州吏所恐,又悉財以彌其口。”
3.擔心,恐怕。
《書·盤庚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夫以諸侯之細,而樂萬乘之侈,僕恐百姓被其尤也。”
唐杜甫《後出塞》詩之二:“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紅樓夢》第十八回:“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
孫犁《秀露集·讀〈蒲柳人家〉》:“恐不符合實際之處甚多。”
4.使人畏懼之事。
《山海經·北山經》:“﹝景山﹞有鳥焉,其狀如蛇……見則其邑有恐。”
《淮南子·時則訓》:“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國有大恐。”
阅读:167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