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
1.樹木的下部與上部。
唐白居易《寓意詩》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後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2.始末,原委。
《左傳·莊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後立衷焉。”
杜預註:“本末,終始也。”
漢王充《論衡·正說》:“儒者說五經,多失其實。前儒不見本末,空生虛說。”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四:“奴既醒,喚問之,見事已露,遂具說本末。”
《北史·魏拓拔恂傳》:“尚書表收彪赴洛,會赦,遂不窮其本末。”
《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元禮把六個同年及從人受害本末,細細與舒有慶說知。”
3.主次,先後。
《荀子·富國》:“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後,年穀復熟,而陳積有餘,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君孤立於上,臣弄權於下,本末不能相禦,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兇並爭。”
宋曾鞏《請改官制前預選官習行逐司事務劄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習勒已定,則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
郭沫若《滿江紅·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詞:“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聯本末,三大革命增憑障。”
4.指農業和工商業。
《史記·孝文本紀》:“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
《後漢書·王符傳》:“本末不足相供,則民安得不飢寒!”
5.指仁義和法制。
漢賈誼《過秦論下》:“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
阅读:115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