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之四海而皆準
【成語】:放之四海而皆準
【拼音】: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解釋】: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為“四海”;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出處】:《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示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的理論。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近義詞】:放諸四海而皆準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普遍性的真理
【英文】:be everywhere(universally) applicable
【俄文】:вéрный повсюду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為準則。語本《禮記·祭義》:“夫孝……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鄭玄註:“放,猶至也。準,猶平也”。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
秦牧《藝海拾貝·<畫蛋·練功>》:“這說明‘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道理,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亦作“放諸四海而皆準”。
梁啟超《樂利主義泰鬥邊沁之學說·邊沁之倫理說》:“邊沁以為人生一切行誼,其善惡標準……曰:使人增長其幸福者,謂之善;使人減障其幸福者,謂之惡。此主義放諸四海而皆準,俟諸百世而不惑。”
阅读:202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