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
踵字的筆畫:16畫;
I
zh·ng
ㄓㄨㄥˇ
〔《廣韻》之隴切,上腫,章。〕
1.腳後跟。亦泛指腳。
《荀子·榮辱》:“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之二:“魏王兵馬接踵出,旗纛千裏相搪挨。”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香雲》:“張筵設宴,大會親戚,來赴者接踵。”
2.借指基腳,物體的底部。
《元史·五行誌二》:“﹝元統﹞二十八年六月壬寅,彰德路天寧寺塔忽變紅色,自頂至踵,表裏透徹,如煆鐵初出於爐,頂上有光焰迸發,自二更至五更乃止。”
3.追逐。
《六韜·均兵》:“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
《太平廣記》卷三六一引唐牛肅《紀聞·牛成》:“忽見空中有物,如角馱之像,飛騎刀刺之,角馱湧出為人,身長丈餘,而逐飛騎。飛騎走,且射之,中。怪遂少留,又來踵,飛騎又射之,乃止。”
4.指鞋後跟。參見“踵決”。
5.跟隨。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吳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
《漢書·武帝紀》:“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
顏師古註:“踵,接也,猶言躡其踵。”
唐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試士,踵相躡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後。”
《四遊記·唐三藏起程往西》:“我和你踵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他金蟬身上,可有我的寶貝。”
6.繼承;因襲。
《漢書·刑法誌》:“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
顏師古註:“踵,因也。”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五:“司馬遷易編年為紀傳,成一家之書,自後史官莫不踵之。”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二:“像各有贊,踵乾隆故事也。”
7.至;到。
《戰國策·齊策一》:“軍重踵高宛,使輕車銳騎沖雍門。”參見“踵門”。
8.屢次;頻頻。參見“踵見”。
9.車的後承軫。指輈的末端,用以承受車箱橫木者。
《周禮·考工記·輈人》:“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為踵圍。”
鄭玄註:“踵,後承軫者也。”
清鳳應韶《鳳氏經說·車制》:“輈之後承軫者曰踵。”
清戴震《考工記圖·釋車》:“輈端謂之頸,後謂之踵。”
II
zhòng
ㄓㄨㄥˋ
〔《集韻》朱用切,去用,章。〕
見“躘踵”。
阅读:129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