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鑿附會
【成語】:穿鑿附會
【拼音】:chuān záo fù huì
【解釋】: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幹的事拉在一起。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幹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義理之說無窮》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雲。”
【示例】:但在解釋經文的時候,卻往往一個字一個字的咬嚼;這一咬嚼,便不顧上下文~起來了。 ★朱自清《經典常談·春秋三傳第六》
【近義詞】:牽強附會
【反義詞】:融會貫通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同“牽強附會”
【英文】:make a forced analogy
【日文】:無理(むり)にこじつける
【法文】:donner une explication forcée,tirée par les cheveux
【德文】::eine gezwungene Interpretation geben
(穿鑿附會,穿鑿附會)
生拉硬扯,牽強解釋。
《宋史·王安石傳》:“晚居金陵,又作《字說》,多穿鑿附會。”
清袁枚《隨園隨筆·牧齋小人心術見於註書》:“牧齋箋杜,句句以小人之心窺君子之腹,穿鑿附會,令人欲嘔。”
魯迅《書信集·致陶亢德》:“其中雖然有幾點還中肯,然而穿鑿附會者多,閱之令人失笑。”亦作“穿鑿傅會”。
明王廷相《答許廷綸》書:“愚嘗竊議《河圖》、《洛書》經緯之論,與夫五行先天之學,皆出於異端穿鑿傅會之私,儒者不宜據以解經。”
阅读:143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