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然

ok8.org > 詞典 > 蹶然

1.顛仆貌。

三國魏曹丕《列異傳》:“兒隨父入山,父忽蹶然倒地,乃變成白鹿。”

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一》:“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纔寸許,後足幾一尺。行則用後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向杲》:“焦桐返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斃。”

2.疾起貌。

《逸周書·太子晉》:“師曠蹶然起曰:‘瞑臣請歸。’”孔晁註:“蹶然,疾貌。”

《漢書·陸賈傳》:“於是佗乃蹶然起坐。”

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序》:“唐君蹶然起曰:‘此虜不滅,禍難未已!’”

3.忽然,突然。

宋洪邁《夷堅丙誌·衡山民》:“相從出門,尋元路,復至坎下,教民自抱其身,大呼數聲,蹶然而寤。”

明唐順之《答馮午山提學書》:“讀來示‘誌未堅貞,學無透悟’,令人蹶然有感。”

清王夫之《老莊申韓論》:“有人於此,匹夫蹶然而怒,其可殺邪?從而殺之,匹夫蹶然而喜。喜怒如匹夫之心,則明斷之譽蹶然而興,而氣茀然,而權赫然。”

阅读:1195

●蹶然(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