鈇鑕

ok8.org > 詞典 > 鈇鑕

(鈇鑕,鈇锧)

亦作“鈇質”。

1.古代斬人的刑具。借指腰斬之罪。鑕,墊在下面的砧板。

《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家駒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難,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賜之以死。’”何休註:“鈇鑕,要斬之罪。”

《史記·項羽本紀》:“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

《晉書·齊王冏傳》:“言入身戮,義讓功舉,退就鈇鑕,此惠之死賢於生也。”

元李翀《日聞錄》:“古者,斬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質。”

清黃宗羲《陸周明墓誌銘》:“昔李固之死,汝南郭亮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詣闕上書,乞收其屍。”

2.星名。

《隋書·天文誌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質,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為大臣誅。”

《宋史·天文誌三》:“鈇鑕五星,在天倉西南,刈具也,主斬芻飼牛馬。”

阅读:1303

●鈇鑕(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