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崇字的筆畫:11畫;
chóng
ㄔㄨㄥˊ
〔《廣韻》鋤弓切,平東,崇。〕
1.高,高大。
《易·繫辭上》:“崇效天,卑法地。”
《國語·周語下》:“夫宮室不崇,器無彤鏤,儉也。”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西撫於石步墟,東極於司叛之尖山,皆崇峰聯屬。”
《紅樓夢》第一○二回:“以致崇樓高閣,瓊館瑤臺,皆為禽獸所棲。”
2.引申指崇高;高貴。參見“崇軌”、“崇厚”、“崇重”。
3.高度,從下向上的距離。
《周禮·考工記·匠人》:“殷人重屋,堂脩七尋,堂崇三尺。”
《禮記·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於是封之,崇四尺。”
宋沈遼《花藥山法堂碑》:“其崇玖仞,厥廣八十有五尋。”
清褚人穫《堅瓠廣集·調水符》:“洞在盩厔縣西門,洞門崇四尺,闊三尺。”
4.尊崇,推重。
《詩·周頌·烈文》:“無封靡於爾邦,維王其崇之。”
朱熹集傳:“崇,尊尚也。”
《漢書·郊祀誌下》:“莽遂崇鬼神淫祀。”
顏師古註:“崇,古崇字。”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晉氏中興,唯明帝崇才。”
唐韓愈《石鼓歌》:“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元陳賡《子猷訪戴圖》詩:“兩晉崇玄虛,風流變華夏。”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創造社是尊貴天才的……崇創作,惡翻譯,尤其憎惡重譯的。”
5.助長;增高。
《左傳·成公十八年》:“今將崇諸侯之姦。”
杜預註:“崇,長也。”
《國語·周語下》:“晉聞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
唐柳宗元《鈷鉧潭記》:“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延其檻。”
宋曾鞏《本朝政要策·任將》:“太祖之置將也……小其名而崇其勢,略其細而求其大。”
6.重複。
《書·盤庚中》:“失於政,陳於茲,高後丕乃崇降罪疾。”
孔傳:“崇,重也。”
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烏丸三種,崇亂二世,袁尚因之,逼據塞北。”
《新唐書·突厥傳上》:“或一日再賜,一月累封,凱還未歌,書品已崇。”
7.聚積;聚斂。
《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荑薀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杜預註:“薀,積也。崇,聚也。”
漢王符《潛夫論·忠貴》:“卒其以敗者,非苦禁忌少而門樞朽也,常苦崇財貨而得驕僭,虐百姓而失民心爾。”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盜至,名位高而憂責集。”
唐柳宗元《石渠記》:“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而盈。”參見“崇飲”。
8.充滿。參見“崇亂”、“崇期”、“崇酒”。
9.興盛。
《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篤未甚然其言也,故因為述大漢之崇,世據廱州之利,而今國家未暇之故,以曉客意。”
李賢註:“崇,高盛也。”參見“崇替”。
10.修飾。
《國語·周語中》:“容貌有崇,威儀有則。”
韋昭註:“崇,飾也。”
《國語·楚語下》:“威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絜之服。”參見“崇飾”。
11.崇牙的省稱。
《禮記·檀弓上》:“孔子之喪,公西赤誌焉。飾棺牆,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
鄭玄註:“崇,崇牙,旌旗飾也。”
孔穎達疏:“其送葬乘車所建旌旗,刻繒為崇牙之飾,此則殷法。”參見“崇牙”。
12.古國名。又稱有崇氏,相傳為鯀的封國。在今河南嵩縣。
13.古國名。
商的與國。為周文王所滅。在今陝西西安市灃水西。
14.古國名。
春秋時秦的與國。
15.通“終”。終盡。參見“崇朝”。
16.姓。
宋有崇大年。見《宋史翼》卷十八。
阅读:412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