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
忍字的筆畫:7畫;
I
rěn
ㄖㄣˇ
〔《廣韻》而軫切,上軫,日。〕
1.忍耐;容忍。
《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毒。”
《論語·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大小麥》:“酢漿,令麥耐旱;蠶矢,令麥忍寒。”
曹禺《雷雨》第一幕:“你忍一忍,喝了吧。藥苦可能夠治病。”
2.抑制;克制。
《荀子·儒效》:“誌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脩。”
楊倞註:“忍,謂矯其性。”
3.忍心。
《孟子·梁惠王上》:“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聞。”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禽獸負恩如是,而猶不忍殺。”
茅盾《鍛煉》一:“也許為了不忍叫蘇不培太失望,他又轉口道:‘不妨托他,且看他怎樣表示。’”
4.願意;捨得。
《後漢書·王符傳》:“寧見朽貫千萬,而不忍貸人一錢;情知積粟腐倉,而不忍貸人一鬥。”
宋王安石《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韻》:“久遊不忍還,迫迮冠蓋場。”
5.殘忍。
漢賈誼《新書·道術》:“惻隱憐人謂之慈,反慈為忍。”
清唐才常《各國政教公理總論》:“﹝大彼得﹞殘暴嗜殺,疑其妻,誅其太子,大獄斯興,戮民亡算,其忍過秦皇、漢武、明祖遠甚。”
6.姓。
漢有忍良。見《後漢書·西羌傳》。
II
rèn
ㄖㄣˋ
〔《集韻》而振切,去震,日。〕
1.通“韌”。
《淮南子·修務訓》:“唐碧堅忍之類,猶可刻鏤揉以成器用。”
於省吾新證:“忍與肕、韌、仞字通……《詩·將仲子》‘無折我樹檀’傳:‘檀彊韌之木。’《釋文》:‘韌作忍。’是其證。”
2.通“認”。認識。
《管子·大匡》:“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
郭沫若等集校:“‘忍’假為‘認’。言邑郊之二三子不識鮑叔。”
阅读:152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