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
1.恭敬謹慎貌。
《儀禮·聘禮》:“執圭,入門,鞠躬焉,如恐失之。”
《漢書·馮參傳贊》:“宜鄉侯參鞠躬履方,擇地而行,可謂淑人君子。”
顏師古註:“鞠躬,謹敬貌。”
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清侯方域《擬思宗改元追復楊漣等官爵並起被廢諸臣旋欽定逆案頒示百官廷臣謝表》:“此祖宗養士之恩,共扶名教;亦臣子鞠躬之義,豈問存亡。”
2.彎腰曲體。
南朝梁沈約《上宋書表》:“臣遠愧南董,近謝遷固。以閭閻之才,述一代盛典,屬辭比事,望古慚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
宋孔武仲《瓜步阻風》詩:“昨日焚香謁聖母,青山鞠躬如負弩。”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山魈》:“急視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與梁齊。”
朱自清《溫州的足跡》二:“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
3.彎腰行禮。
晉陸機《辯亡論下》:“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
《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說罷,便向姑娘執手鞠躬,行了個半禮。”
老舍《茶館》第二幕:“這是怎麽啦?民國好幾年了,怎麽還請安?你們不會鞠躬嗎?”
4.“鞠躬盡瘁”的省語。
清李載《遙贈閻古古先輩》詩:“鞠躬詎肯輸諸葛,斷指終期報賀蘭。”
清唐孫華《諸葛武侯祠》詩:“委寄尋前諾,艱危誓鞠躬。”參見“鞠躬盡瘁”。
阅读:168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