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
(鸚鵡,鸚鵡)
1.鳥名。頭圓,上嘴大,呈鉤狀,下嘴短小,舌大而軟,羽毛色彩美麗,有白、赤、黃、綠等色。能效人語,主食果實。
《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鸚鵡,能飛,眾鳥趾前三後一,唯鸚鵡四趾齊分。凡鳥下瞼眨上,獨此鳥兩瞼俱動,如人目。”
清吳蘭修《黃竹子傳》:“竹窗晝靜,鸚鵡呼茶,香奩之福地也。”
2.比喻有才之士。
唐紀唐夫《送溫庭筠尉方城》詩:“鳳皇詔下雖霑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3.指鸚鵡杯。
南朝梁簡文帝《答張纘謝示集書》:“車渠屢酌,鸚鵡驟傾。”
宋張元幹《滿庭芳·壽富樞密》詞:“香檀緩,杯傳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劉永之《池閣獨坐懷周伯寧諸公》詩:“鸚鵡懷深酌,空候想緩調。”
4.指鸚鵡洲。
宋劉過《沁園春·送王玉良》詞:“看飛鳧仙子,張帆直上,周郎赤壁,鸚鵡汀洲。”
宋姜夔《清波引》詞序:“予久客古沔,滄浪之煙雨,鸚鵡之草樹,頭陀、黃鶴之偉觀,郎官、大別之幽處,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5.指漢禰衡所作《鸚鵡賦》。
阅读:154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