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蕩
(浩蕩,浩蕩)
1.水壯闊貌。
晉潘嶽《河陽縣作》詩之二:“洪流何浩蕩,脩芒鬱苕嶢。”
宋司馬光《留別東郡諸僚友》詩:“津涯浩蕩雖難測,不見驚瀾曾覆舟。”
清錢謙益《彭城次坡韻》之四:“掉頭終擬隨公等,浩蕩春波戲白鷗。”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覺悟》:“浩蕩的江水奔到雞頭山下,碰到巖壁下,捲起巨大的漩渦。”
2.廣大曠遠。
《楚辭·九歌·河伯》:“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唐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淒涼憐筆勢,浩蕩問詞源。”
仇兆鰲註:“浩蕩,曠遠也。”
金元好問《西樓曲》:“去年與郎西入關,春風浩蕩隨金鞍。”
《紅樓夢》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蕩,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
陳毅《滿江紅·遊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記沿途所見》詞之二:“喜東風浩蕩海天寬,西風落。”
3.猶荒唐。
《楚辭·離騷》:“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校註:“浩蕩,猶今言荒唐耳,一聲之轉也。”
4.無常不定。
南朝梁何遜《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詩:“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蕩。”
阅读:184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