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
1.百官。
《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傳:“百姓,百官。”
《國語·周語中》:“官不易方,而財不匱竭;求無不至,動無不濟;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歸諸上,是利之內也。”
《大戴禮記·保傅》:“此五義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緝於下矣。”
清陳鱣《對策》:“古所謂百姓即百官,故《堯典》或與黎民對言,或與四海對言,非若今之以民為百姓也。”
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二章第四節:“百姓是怎樣一種人呢?盤庚說他們是共同掌管政治的舊人,是邦伯、師長、百執事(百官、百工)之人。”
2.人民;民眾。
《書·泰誓中》:“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孔穎達疏:“此‘百姓’與下‘百姓懍懍’皆謂天下眾民也。”
《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元旦占候》:“又雲:‘芒種雨,百姓苦。’蓋芒種須晴明也。”
明高啟《賦得烏衣巷送趙丞子將》:“春風三月滿京華,肯入尋常百姓家。”
楊朔《昨日的臨汾》:“村裏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實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著紅綠衣褲的婦女。”
阅读:134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