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帶
(冠帶,冠帶)
1.帽子與腰帶。
《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
宋司馬光《晚食菊羹》詩:“歸來褫冠帶,杖履行東園。”
明沈鯨《雙珠記·棄官尋父》:“今日解了冠帶,扮做常人。輕囊健步,有何不可?”
《老殘遊記》第三回:“隻畫了一箇人,仿佛列子禦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帶。
《戰國策·楚策一》:“秦王聞而走之,冠帶不相及。”
三國魏曹操《薤露》詩:“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唐韓愈《送石處士序》:“﹝先生﹞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於門內。”
《紅樓夢》第六二回:“寶玉清晨起來,梳洗已畢,便冠帶了。”
3.指裝束,打扮。
《秦併六國平話》卷中:“楚陣韓員打扮虎皮磕瑙……此人如何這般冠帶?名呼做殺虎壯士。”
4.本指服制,引申為禮儀、教化。
《韓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
宋洪邁《容齋四筆·饒州風俗》:“宋受天命,然後七閩、二浙與江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引《宣布滿清皇室罪狀檄》:“山河依舊,先人之廬墓可親;冠帶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5.謂使習禮儀。
《舊唐書·玄宗紀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裏。”
明張居正《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冠帶月支,旅應騶牙之瑞,梯航日出,鹹輸象齒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職。
《戰國策·魏策四》:“且夫魏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為秦之強足以為與也。”
《明史·唐胄傳》:“遇赦復冠帶,卒。”
7.指官吏、士紳。
《文選·張衡<西京賦>》:“冠帶交錯,方轅接軫。”
薛綜註:“冠帶,猶搢紳,謂吏人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晉朝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為令僕已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
宋葉適《北村記》:“相為市者,皆魚蝦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帶車馬之來絕矣。”
明張煌言《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帶,夾道壺漿。”
8.指男子。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初集·雙縊廟》:“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釵之飾。”
阅读:117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