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坑

ok8.org > 詞典 > 火坑

I

1.烈火瀰漫的坑塹。

《百喻經·蛇頭尾共爭在前喻》:“頭果在前,其尾纏樹,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

《隋書·五行誌下》:“大業九年,帝在高陽,唐縣人宋子賢善為幻術……鷹揚郎將以兵捕之,夜至其所,遶其所居,但見火坑,兵不敢進。”

2.佛教語。六道輪回中,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受苦最烈,佛經多譬為“火坑”。

《法華經·普門品》:“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3.指爭名奪利、放縱欲望而終將導致苦果惡報的場所。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雜識》:“以此推之,則知利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沈溺,便為苦海。”

《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莫向人間戀火坑,幻身渾似浮漚影。”

4.喻極端悲慘的苦境。

《紅樓夢》第一回:“到那時隻要不忘了我兩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鄒韜奮《我們的燈塔》:“勞苦大眾無論由農村跑到城市,或由城市跑回農村,滿地荊棘,都是火坑,真所謂‘走投無路’。”

5.舊時喻指妓院。

元楊暹《劉行首》第三摺:“他母親狠似那雙蟳蠍,心毒似兩頭蛇。呆漢,誰著你去火坑中將身子兒捨?”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我不幸自落火坑,曉得你們不肯舍我,我也逃不得死了。”

《老殘遊記》第十四回:“兩位老爺菩薩,救命恩人,捨得花銀子把我救出火坑,不管做甚麽丫頭老媽子,我都情願。”

瞿秋白《人才易得》:“娼妓說她落在火坑裏,還是想人家去救她出來。”

II

亦作“火坑”。北方人用土坯或磚頭砌成的一種床,底下有洞,可以生火取暖。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九:“京師火坑燒石炭,往往熏人中毒,多至死者。”

楊朔《潼關之夜》:“他們耐不住寒冷,睡不慣火炕,吃不下小米。”

阅读:1313

●火坑(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