啗
啗字的筆畫:11畫;
(啗,啖)
dàn
ㄉㄢˋ
〔《廣韻》徒濫切,去闞,定。〕
〔《廣韻》徒敢切,上敢,定。〕
亦作“嚪”。
1.食,吃。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仲尼先飯黍而後啗桃,左右皆揜口而笑。”
《史記·項羽本紀》:“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
《北史·魏濟陰王暉業傳》:“暉業以時運漸謝,不復圖全,唯事飲啗,一日三羊,三日一犢。”
《古今小說·臨安裏錢婆留發跡》:“﹝王婆﹞又將角黍供去,鏐(錢鏐)亦啗之。”
2.指人中風時口顫動貌。
《文選·宋玉〈風賦〉》:“中脣為胗,得目為蔑。啗齰嗽獲,死生不卒。”
李善註:“啗齰嗽獲,中風口動之貌。”
3.使吃;請吃。
《國語·晉語二》:“主孟啗我,我教茲暇豫事君。”
4.含,包含。參見“啗函”。
5.利誘。
《管子·君臣下》:“有能以民之財力上啗其主而可以為勞於下。”
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引之雲:“上啗其主,謂啗之以利也。”
《漢書·高帝紀上》:“使酈食其、陸賈往說秦將,啗以利。”
顏師古註:“啗者,本謂食啗耳……今言以利誘之,取食為譬。”
《舊唐書·王涯傳》:“開懷以示之,厚利以啗之。”
清馮桂芬《皖水迎師記》:“刺吏復以多金啗洋商爭願承者。”
阅读:113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