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
簡體僥字的筆畫:16畫;繁體僥字筆畫:14畫。
I
jiào
ㄐ〡ㄠˋ
〔《廣韻》古弔切,去嘯,見。〕
1.巡視,巡邏。
《荀子·富國》:“其候僥支繚,其竟關之政盡察,是亂國已。”
楊倞註:“僥,巡也。”
《漢書·趙敬肅王劉彭祖傳》:“常夜從走卒行僥邯鄲中。”
顏師古註:“僥謂巡察也。”
宋嶽珂《桯史·鄭廣文武詩》:“海寇鄭廣陸梁莆福間……有詔勿捕,命以官,使主福之延祥兵,以僥南溟。”
明馮夢龍《智囊補·明智·經務》:“其尤要害處,則三倍其兵,無事則泛舟江淮,往來遊僥,有事則東西互援,聯絡不斷,以成率然之勢,此上策也。”
2.指巡卒。
《史記·平準書》:“新秦中或千裏無亭僥。”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僥,亦卒,求盜之屬也。”
3.邊界,邊塞。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人臣甲謀遣人妾乙盜主牛,買,把錢偕邦亡,出僥,得。”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為僥。”
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僥,塞也。以木柵水為蠻夷界。”
唐王昌齡《觀江淮名勝圖》詩:“青蔥林間嶺,隱見淮海僥。”
元劉壎《隱居通議·四方之限》:“溟渤漲洋,天地所以限東僥也,惡谿沸海,天地所以限南僥也。”
4.指邊境亭障。
《史記·黥布列傳》:“分卒守僥乘塞。”
司馬貞索隱:“僥謂邊境亭鄣。以僥繞邊陲,常守之也。”
5.邊際;端倪。
《老子》:“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
陳鼓應註引吳澄曰:“僥者,猶言邊際之處,孟子所謂端是也。”一說通“邀”。謂循求。見張松如《老子校讀》。
6.小道。
《漢書·敘傳上》:“據僥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貴。”
王念孫《讀書雜誌·漢書敘傳》:“《老子》釋文雲:‘僥,小道也。古弔反。’……然則‘據僥乘邪’雲雲,猶言據小道,乘邪途,以求富貴耳。”
II
ji·o
ㄐ〡ㄠˇ
〔《集韻》吉了切,上篠,見。〕
1.通“僥”。參見“僥幸”。
2.通“繳”。纏曲。參見“僥繞”。
III
jiāo
ㄐ〡ㄠ
〔《廣韻》古堯切,平蕭,見。〕
1.抄襲。
《論語·陽貨》:“惡僥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何晏集解:“孔安國曰:‘僥,抄也,抄人之意以為己有。’”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顏淵篇二一》:“使一味苛察,絕無回互,則僥以為知,其不知者多矣。”
2.激發。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今王誠發士卒佐之以僥其誌,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
裴駰集解:“結堯反。”又引王肅曰:“激射其誌。”
3.揭發。參見“僥訐”、“僥駮”。
IV
yāo
〡ㄠ
〔《集韻》伊消切,平宵,影。〕
通“邀”。
1.招致,求取。
《國語·吳語》:“弗使血食,吾欲與之僥天之衷。”
韋昭註:“僥,要也。”
漢王符《潛夫論·勸將》:“乃義士且以僥其名,貪夫且以求其賞爾。”
唐吳筠《高士詠·顏闔》:“世情矜寵譽,傚節僥當時。”
明方孝孺《王處士墓誌銘》:“自世教之衰,以詭激相高,競趨細行,以僥名譽。”
2.遮攔,截擊。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陳忌問壘》:“短兵次之者,所以難其歸而僥其衰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後囿騶虞之珍群,僥麋鹿之怪獸。”
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僥,遮也。”
三國魏曹操《請增封荀彧表》:“堅營固守,僥其軍實,遂摧撲大寇,濟危以安。”
簡體僥字的筆畫:8畫;繁體僥字筆畫:14畫。
(僥,僥)
I
ji·o
ㄐ〡ㄠˇ
〔《集韻》吉了切,上篠,見。〕
1.謂貪求不止。
《魏書·清河王懌傳》:“昔新垣姦,不登於明堂;五利僥,終嬰於顯戮。”
2.引申指希求意外獲取成功或幸免。
清魏源《聖武記》卷八:“禮親王《嘯亭雜錄》曰:‘則不惟公受上賞,余亦當邀次功,孰與窮年冒鯨波僥萬一哉?’”參見“僥倖”。
3.見“僥傒”。
4.見“僥薄”。
II
yáo
〡ㄠˊ
〔《廣韻》五聊切,平蕭,疑。〕
見“僬僥”。
阅读:83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