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漬

簡體漬字的筆畫:11畫;繁體漬字筆畫:14畫。

(漬,漬)

I

ㄗˋ

〔《廣韻》疾智切,去寘,從。〕

1.腌漬;浸泡。

《禮記·內則》:“漬取牛肉,必新殺者。”

漢王充《論衡·商蟲》:“神農、後稷藏種之方,煮馬屎以汁漬種者,令禾不蟲。”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豆腐、麵觔、牛乳之類,皆蜜漬食之。”

2.謂淘。參見“漬米”。

3.沾染;濡染。

《周禮·考工記·鍾氏》:“鍾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

鄭玄註:“蒸之以漬羽。漬,猶染也。”

唐杜淹《詠寒食鬥雞應秦王教》:“飛毛遍綠野,灑血漬芳叢。”

明葉盛《水東日記·記殺馬順等事》:“初,屍血漬磚石,門官呼水滌之。”

茅盾《大鼻子的故事》四:“他將手掌攤開來,果然有五個銅子,汗漬得亮晶晶。”

4.指因接觸而受影響。

漢陸賈《新語·無為》:“民不罰而畏罪,不賞而歡悅,漸漬於道德,被服於中和之所致也。”

《新唐書·楊瑒傳》:“古者卿大夫子弟及諸侯歲貢小學之異者入太學,漸漬禮樂,知朝廷君臣之序。”

明宋濂《文說贈王生黼》:“小則文一家,化一鄉,大則文被乎四方,漸漬生民,賁及草木。”

5.浸潤;濕潤。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靈床上屏風,平生舊物,屋漏沾濕,出曝曬之。女子一見伏床流涕,家人怪其不起,乃往抱持,薦席淹漬。”

盧文弨補註:“漬,疾智切,浸潤也。”

唐殷堯藩《送客遊吳》詩:“衣逢梅雨漬,船入稻穀香。”

6.滑;溜。

《西遊記》第七二回:“﹝八戒﹞變做一個鯰魚精,那怪就都摸魚,趕上拿他不住,東邊摸,忽的又漬了西去;西邊摸,忽的又漬了東去。”

7.聚積(水等液體)。

聞一多《記憶》詩:“記憶漬起苦惱的黑淚,在生活底紙上寫滿蠅頭細字。”

丁玲《水》:“他們也涉過幾處漬有淺水的地方,一群人這末慢慢的走去。”

8.指積水。如:防洪排漬。

9.謂塵垢等積在物體上。

宋蘇軾《虛飄飄》詩之一:“塵漬雨桐葉,霜飛風柳條。”

明陶宗儀《輟耕錄·玉鹿盧》:“因土漬,用白梅熬水煮之,良久脫開,詳視竅中,有雙玉軸在焉。”

梁啟超《什麽是文化》:“表面上看來什麽也沒有,然而茶的‘精’漬在壺內,第二次再泡新茶,前次漬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能令茶味更好。”

10.積在物體上的滓垢。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摺:“腮鬥上淚痕粉漬定,沒顏色鬢亂釵橫。”

明湯顯祖《牡丹亭·回生》:“你看正面上那些兒塵漬,斜空處沒半米蚍蜉。”

《紅樓夢》第二五回:“粉漬脂痕汙寶光,房櫳日夜困鴛鴦。”

11.謂病重。

《呂氏春秋·貴公》:“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矣,漬甚。’”高誘註:“漬,亦病也。按《公羊傳》曰:‘大眚者何?大漬兇。’”漬,今本《公羊傳·莊公二十年》作“瘠”。

12.指牲畜染疫而死。

《禮記·曲禮下》:“羽鳥曰降,四足曰漬。”

孔穎達疏:“四足曰漬者,牛馬之屬也,若一箇死,則餘者更相染漬而死。”

II

ㄙㄜˋ

〔《類篇》色責切〕

雨或淚灑落。

唐柳宗元《囚山賦》:“沓雲雨而漬厚土兮,蒸鬱勃其腥臊。”

前蜀李珣《酒泉子》詞:“雨漬花零,紅散香雕池兩岸。”

明陳汝元《金蓮記·便省》:“白髮傷心,青山漬淚。”

清德亮《孤花》詩:“雨漬猶堪賞,風吹略不禁。”

阅读:905

●漬(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