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戎

戎字的筆畫:6畫;

róng

ㄖㄨㄥˊ

〔《廣韻》如融切,平東,日。〕

1.古代兵器的總稱。

《詩·大雅·常武》:“整我六師,以脩我戎。”

鄭玄箋:“治其兵甲之事。”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

鄭玄註:“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2.兵車。

《詩·秦風·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毛傳:“小戎,兵車也。”

鄭玄箋:“此群臣之兵車,故曰小戎。”

《左傳·宣公十二年》:“《詩》雲:‘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孔穎達疏:“元,大也;戎,車也。”

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其大小之戎,號令之用,則聽於節度使焉。”

3.軍隊,士兵。

《易·同人》:“伏戎於莽。”

《孔子家語·弟子行》:“材任治戎。”

《後漢書·董卓傳》:“臣既無老謀,又無壯事,天恩誤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

晉潘嶽《楊荊州誄》:“烈烈楊侯,實統禁戎。”

明張居正《再乞酌議大閱典禮以明治體疏》:“臣竊以為國之大事在戎,今人心懈惰如此,若非假借天威,親臨閱視,不足以振積弱之氣。”

4.戰爭;征伐。

《書·說命中》:“惟甲胄起戎。”

《泰誓中》:“襲於休祥,戎商必克。”

蔡沈集傳:“重有休祥之應,知伐商而必勝之也。”

《逸周書·世俘》:“戎殷於牧野。”

唐杜甫《秦州見敕目薛璩畢曜遷官》詩:“師老資殘寇,戎生及近坰。”

清李漁《憐香伴·議遷》:“曹翁為女故興戎,他掛帆西去,貽禍江東。”

5.寇敵。

《易·解》:“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朱熹本義:“戎,古本作寇。”

王國維《觀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其字從戈從甲,本為兵器之總稱,引申之則凡持兵器以侵盜者,亦謂之戎。”

6.相助。

《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朱熹集傳:“戎,助也。”

7.大。

《書·盤庚上》:“乃不畏戎毒於遠邇。”

蔡沈集傳:“戎,大。”

《詩·周頌·烈文》:“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

毛傳:“戎,大。”

鄭玄箋:“念此大功。”

8.你,你們。

《詩·大雅·民勞》:“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鄭玄箋:“戎,猶女也。”

《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誕育洪胄,纂戎於魯。”

李善註引鄭玄曰:“戎,汝也。”

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江南浙江濱海之地謂汝為戎,音如農。”

9.見“蒙戎”。

10.見“戎戎”。

11.古族名。支系眾多。

殷周有鬼戎、西戎、余無之戎等。

春秋時有己氏之戎、北戎、允戎、伊洛之戎、犬戎、驪戎、蠻戎七種。

秦國西北有狄、獂、邽、冀之戎、義渠之戎、大荔之戎等。

戰國時,晉國及其以北有大戎、條戎、茅戎、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山戎;今豫陝交界一帶有揚拒、陸渾之戎等。多從事遊牧,部分從事農耕。一說,其見於商周者,曰鬼方,曰昆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則曰玁狁。入春秋後則始謂之戎。隨世異名,因地殊號。參閱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

12.古代典籍泛指我國西部的少數民族。

《禮記·王制》:“西方曰戎。”

《大戴禮記·千乘》:“西辟之民曰戎。”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13.古國名。

春秋時屬曹地。在今山東省菏澤縣西南。

《春秋·隱公二年》:“公會戎於潛。”

杜預註:“陳留濟陽縣東南有戎城。”

14.姓。

漢有柳丘齊侯戎賜。見《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阅读:1395

●戎(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