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
乂字的筆畫:2畫;
I
yì
〡ˋ
〔《廣韻》魚肺切,去廢,疑。〕
1.割草。
《白雪遺音·馬頭調·奉勸爺們》:“馬號的差使,實難打發,動動就要乂。”
2.殺。
宋洪邁《容齋三筆·舜事瞽叟》:“堯試舜之時,頑傲者既已格乂矣。”
清王念孫《讀書雜誌·墨子三》“親親有術”:“哀元年《左傳》‘艾殺其民’,艾與乂刈同,是乂即殺也。”
3.治理。
《書·堯典》:“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孔傳:“乂,治也。”
《漢書·地理誌上》:“淮沂其乂。”
顏師古註:“淮沂二水已治。”
《舊唐書·杜佑傳》:“將施有政,用乂邦家。”
宋王禹偁《省試三傑佐漢孰優論》:“粵自有天地,建國家,歷代已來,固非賢而不乂也。”
4.治療。
《埤雅·釋草》:“艾可乂疾,久而彌善。”
清姚鼐《孔信夫墓誌銘》:“完則毀而剛則折也,有疾而不可乂也。”
5.安定。
《三國誌·蜀誌·後主禪傳》:“上下交暢,然後萬物協和,庶類獲乂。”
《陳書·孔奐傳》:“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
《北史·周宗室傳論》:“卒能變魏為周,捍危獲乂者,護之力也。”
6.才德出眾。
《書·臯陶謨》:“俊乂在官。”
孔穎達疏:“乂訓為治,故雲治能。
馬王鄭皆雲才德過千人為俊,百人為乂。”
漢劉向《說苑·善說》:“山東有相所謂孟嘗君者,其人賢人,天下無急則已,有急則能收天下英乂雄俊之士與合交連友者,疑獨此耳。”
唐韓愈《為韋相公讓官表》:“況今俊乂至多,耆碩鹹在,茍以登用,皆踰於臣。”
II
ài
ㄞˋ
〔《集韻》牛蓋切,去泰,疑。〕
懲戒。
漢劉向《九嘆·遠遊》:“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屢懲乂而不迻。”
《後漢書·竇融傳》:“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
李賢註:“懲,創也。
《說文》雲乂亦懲也。”
阅读:111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