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斷

簡體斷字的筆畫:11畫;繁體斷字筆畫:18畫。

(斷,斷)

duàn

ㄉㄨㄢˋ

〔《廣韻》都管切,上緩,端。〕

〔《廣韻》徒管切,上緩,定。〕

〔《廣韻》丁貫切,去換,端。〕

1.截斷;折斷。

《詩·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

清林則徐《關閘地方礬石洋面叠將敵船擊退摺》:“又經師船開砲轟擊,斷其繩纜,不能駛進。”

老舍《二馬》第四段六:“她用叉子把春捲斷成兩段,非常小心的咬了一口。”

2.特指人的肢體斷折。

《禮記·王制》:“瘖聾跛躄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鄭玄註:“斷,謂支節絕也。”

3.攔截;攔劫。參見“斷道”。

4.斷絕;隔絕。

《禮記·儒行》:“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

孔穎達疏:“斷,絕也。”

唐李白《大堤曲》:“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周恩來《關於粉碎第四次“圍剿”的電報》三:“我以一部兵力襲擊新豐,以主力由南豐下遊渡河,斷新豐之敵向南豐退路,並直撲南豐城。”

5.殺;斬。

《墨子·號令》:“諸盜守器械、財物及相盜者,直一錢以上,皆斷。”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幸臣有罪,大者立斷,小者肉刑,不仁。”

顏師古註:“斷謂斬也。”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牽頭曳足,先斷腰膂。”參見“斷蛇”、“斷蛟刺虎”。

6.戒除;禁絕。

《三國誌·魏誌·邴原傳》“太祖征吳,原從行”裴松之註引《邴原別傳》:“臨別,師友以原不飲酒,會米肉送原。

原曰:‘本能飲酒,但以荒思廢業,故斷之耳。’”

《梁書·文學傳下·劉杳》:“天監十七年,自居母憂,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

《舊唐書·玄宗紀上》:“斷京城乞兒。”

7.分。區分;分離;劃分。

《逸周書·度訓》:“明王是以極等以斷好惡,教民次分。”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笨麯並酒》:“磨不求細,細者酒不斷麤,剛強難押。”

石聲漢註:“酒不斷,是清酒與酒糟不易分離。”

唐白居易《〈新樂府〉序》:“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為五十篇。”

8.起。指時間的上限。

《漢書·藝文誌》:“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篹焉,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

唐劉知幾《史通·六家》:“至﹝班彪﹞子固乃斷自高祖,盡於王莽……勒成一史,目為《漢書》。”

《新唐書·柳璟傳》:“初,芳永泰中按宗正諜,斷自武德,以昭穆系承撰《永泰新譜》二十篇。”

9.限。時限;限度。

清顧炎武《菇中隨筆》:“百官皆久於其職,守宰以六期為斷。”

清魏源《聖武記》卷十四:“每省汰去冗兵之餉額,併為精兵之餉額,姑以每省汰併六千為斷。”

10.了卻;了結。

唐杜甫《曲江》詩之三:“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答李子永》詞:“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鄧廣銘箋註:“斷,了也。”

11.指斷送、葬送。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摺:“知他是斷與甚處外府,則落的遶青山十裏平蕪,駕一葉扁舟睡足。”

12.判斷;決斷;決定。

《易·繫辭上》:“繫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若夫註解為書,所以明正事理,然謬於研求,或率意而斷。”

唐韓愈《京尹不臺參答友人書》:“小人言不可信類此,亦在大賢斟酌而斷之。”

《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老將丁奉,計略過人,能斷大事,可與議之。”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觀察局部形勢和整個形勢的聯係,應從當時敵我雙方所具條件之見於局部的和見於全體的,是否在一定的限度上利於我之開始反攻以為斷。”

13.判罪;判決。

漢桓寬《鹽鐵論·周秦》:“吏不以多斷為良,毉不以多刺為工。”

《新唐書·太宗紀》:“是歲,天下斷死罪者二十九人。”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差人要帶著宦成回官,少不得打一頓板子,把丫頭斷回來。”評劇《秦香蓮》第七場:“未去朝天子,先斷這官司。”

14.治。

《文子·上德》:“是而行之謂之斷,非而行之謂之亂。”

《淮南子·說林訓》:“是而行之,故謂之斷;非而行之,必謂之亂。”

高誘註:“斷,猶治也。”

章炳麟《秦政記》:“秦皇負扆以斷天下,而子弟為庶人。”

15.果斷。

《史記·李斯列傳》:“斷而敢行,鬼神避之。”

唐韓愈《平淮西碑》:“凡此蔡功,惟斷乃成。”

16.商訂。

唐周賀《留別南徐故人》詩:“未斷卻來約,且伸臨去情。”

宋史達祖《秋霽》詞:“年少俊遊渾斷得;但可憐處,無奈苒苒魂驚,采香南浦,剪梅煙驛。”

17.整批地交易大宗貨物。

宋蔡襄《荔枝譜》三:“初著花時,商人計林斷之以立券……鄉人飫食者蓋鮮,以其斷林鬻之也。”參見“斷撲”。

18.專一;專誠。參見“斷斷休休”。

19.片段之木。

《莊子·天地》:“比犧尊於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

唐韓愈《題木居士》詩之二:“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餘。”

宋許棐《瘞木文》:“溝中之斷,僕取為薪,斤斧將奏,予止而哀之。”

20.泛指其他片段之物。參見“斷雲”。

21.孤單。參見“斷雁”、“斷煙”、“斷篷”。

22.殘餘。參見“斷墨殘楮”。

23.陡峭。參見“斷崖”、“斷壁”。

《紅旗渠頌·架起天線繪宏圖》:“斷深水猛,濺起了一丈多高的浪花。”

24.指古琴斷紋。

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琴辨》:“古琴以斷紋為證,蓋琴不歷五百年不斷。有梅花斷,其紋如梅花,此為最古。有牛毛斷,其紋如髮;有蛇腹斷,其紋橫截琴面;有龍文斷,其紋圓大。”

25.副詞。決然;一定。

《易·繫辭下》:“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

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若誠能致泣,則聲音之有哀樂,斷可知矣。”

唐柳宗元《封建論》:“周之事跡,斷可見矣。”

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以此較之,利害得失,斷可見矣。”

26.副詞。斷乎;絕對。隻用於否定式。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一:“二者斷不食肉。”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摺:“聘財斷不爭,婚姻自有成。”

《紅樓夢》第十七回:“各處匾額對聯斷不可少,亦斷不可定名。”

沙汀《淘金記》六:“因為那個能夠對麽長子讓步的人,是斷不會拒絕他的。”

27.極;盡;住;煞。

唐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

唐杜甫《孤雁》詩:“望斷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宋吳潛《滿江紅·姑蘇靈巖寺涵洞閣》詞:“八萬頃湖如鏡淨,波神護斷東南角。”

元汪元亨《沈醉東風·歸田》曲:“厭斷紅塵拂袖歸,飽翫些青山綠水。”

清徐夜《坐放鶴亭》詩:“買斷西湖皆宋土,羨他生死太平間。”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詞:“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28.量詞。猶段。

晉幹寶《搜神記》卷二:“取絹布,與人各執一頭,對翦,中斷之,已而取兩斷合,視絹布還連續,無異故體。”

《紅樓夢》第八五回:“寶玉也不答言,把那帖子已經撕作了幾斷。”

29.同“籪”。插在河、溝中攔捕魚蟹的竹柵。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七:“宋元嘉初,富陽人姓王,於窮瀆中作蟹斷,旦往視之,見一材,長二尺許,在斷中,而斷裂開,蟹出都盡。乃脩治斷,出材岸上,明往視之,材復在斷中,斷敗如前。”

30.方言。趕;追趕。秧歌劇《慣匪周子山》第二場:“你姐夫,你姐姐,你婆姨叫人家斷跑了。”

張初元《蘆芽山下》:“民兵們樂得哈哈大笑,有的還一個勁地喊著:‘斷狗日的!’”

31.戲曲術語。

元雜劇在一劇結束演出時,多由皇帝遣大官致詞,誦詞基本上為十字句體,押韻;內容總結全劇,闡明賞善罰惡,誦詞首句末必用“斷”字。

元鄭廷玉《金鳳釵》第四摺:“一行人聽我下斷。”

阅读:2895

●斷(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