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
渝字的筆畫:12畫;
yú
ㄩˊ
〔《廣韻》羊朱切,平虞,以。〕
1.變更;改變。
《詩·鄭風·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毛傳:“渝,變也。”
馬瑞辰通釋:“謂雖至死而捨命亦不變耳。”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所謂達則兼善天下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
宋梅堯臣《觀何君寶畫》詩:“昨日何家觀小軸,絹雖破爛色不渝。”
郭小川《閃耀吧,青春的火光》詩:“隻是對這樣的生活發生了永世不渝的愛戀。”
2.引申為違背。
《三國演義》第五回:“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3.盈溢。參見“渝溢”、“渝濫”。
4.解,脫。
漢揚雄《太玄·格》:“次三,裳格鞶,鉤渝。”
範望註:“渝,解也。裳垂其帶,故鉤解也。”按,解,同“懈”。
5.通“愉”。
《詩·大雅·板》:“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馬瑞辰通釋:“《爾雅·釋言》:‘渝,變也。’蓋釋《詩》‘舍命不渝’,非釋《詩》‘敬天之渝’。‘渝’與‘怒’對文,當讀為愉。
《唐風》:‘他人是愉。’毛傳:‘愉,樂也。’喜、樂義近,‘敬天之愉’,猶雲敬天之喜,作‘渝’者假借字也。”
6.通“窬”。空虛。
《老子》:“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高亨正詁:“渝借為窬,《說文》:‘窬,空中也。’《淮南子·氾論篇》:‘乃為窬木方版以為舟航。’高註:‘窬,空也。’質德若渝,猶言實德若虛耳。”
7.通“隃”。地名用字。參見“渝糜墨”。
8.通“偷”。茍且。
《墨子·非樂上》:“湛濁於酒,渝食於野。”
孫詒讓間詁:“渝當讀為‘偷’,同聲假借字。
《表記》鄭玄註雲:‘偷,茍且也。’謂茍且飲食於野外燕遊之所。”
9.通“輸”。
《國語·周語上》:“自今至於初吉,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弗震弗渝,脈其滿眚,穀乃不殖。”
王引之《經義述聞·〈國語〉上》:“渝讀為‘輸’,輸,寫也。謂輸寫其氣使達於外也。
《左氏春秋·隱六年》‘鄭人來渝平’,《公羊》、《穀梁》並作‘輸平’,是渝、輸古字通。此言當土脈盛發之時,不即震動之,輸寫之,則其氣鬱而不出,必滿塞而為災也。
韋註訓渝為變,於上下文義稍遠矣。”
10.古水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遊渠江。今合川以下一段嘉陵江,因與渠江合流,古時亦通稱渝水、宕渠水。參見“渝舞”。
11.四川省重慶市的簡稱。因其地有渝水,隋於此置渝州而得名。
阅读:190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