胠篋
(胠篋,胠篋)
1.原謂撬開箱子。後亦泛指盜竊。
《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從旁開為胠,一雲發也。”
成玄英疏:“胠,開;篋,箱……此蓋小賊,非巨盜者也。”
《舊唐書·李密傳》:“隋氏往因周末,預奉綴衣,狐媚而圖聖寶,胠篋以取神器。”
金元好問《祖唐臣愚庵》詩:“小智胠篋盜所羞,大智移國鬼與讎。”
明吾邱瑞《運甓記·紉衣被賊》:“淒其胠篋空搔首,這情懷和誰分剖。”
2.指盜竊者。
清龔自珍《題王子梅盜詩圖》詩:“若輩遍朝市,何必盡胠篋。”
阅读:106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