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
簡體槁字的筆畫:17畫;繁體槁字筆畫:14畫。
I
g·o
ㄍㄠˇ
〔《廣韻》苦浩切,上皓,溪。〕
1.枯槁,乾枯。
《易·說卦》:“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孔穎達疏:“科,空也……既空中者,上必枯槁也。”
《禮記·曲禮下》:“槁魚曰商祭。”
孔穎達疏:“槁,乾也。”
唐韓愈《祭竹林神文》:“今農既勤於稼,有苗盈野,而天不雨,將盡槁以死。”
魯迅《書信集·致許廣平》:“此地甚暖和,水尚未冰,與上海仿佛,惟木葉已槁而未落,可知無大風也。”
2.泛指乾枯之物。
《左傳·哀公三年》:“﹝富父槐於是乎去表之槁,道還公宮。”
楊伯峻註:“《說文》:‘槁,木枯也。’今作槁。此泛指一切乾枯易燃之物。”
3.特指枯葉。
《商君書·弱民》:“秦師至,鄢郢舉,若振槁。”
朱師轍解詁:“槁,枯葉也。”
《荀子·王霸》:“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楊倞註:“槁,枯葉也。”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遊錄》:“出稽山門可六七裏,至於禹祠,老蘚緣墻,敗槁布地。”
4.羸瘦;憔悴。
宋王安石《次韻致遠木人》之一:“河側鮑焦乾尚立,江邊屈子槁將投。”
宋陸遊《幽居》詩之二:“芳樽雖匪金丹術,槁面尊前也蹔紅。”
5.死亡。
漢劉向《說苑·立節》:“成公趙曰:‘……吾若是而生,何面目而見天下之士。’遂立槁於彭山之上。”
明高攀龍《三時記》:“文山負其馬,立槁,至今馬冢尚在。”
6.猶摧殘。
宋蘇軾《哭刁景純》詩:“此老如松柏,不受霜雪槁。”
II
kào
ㄎㄠˋ
〔《集韻》口到切,去號,溪。〕
通“犒”。
犒勞,犒賞。參見“槁禬”、“槁飫”。
III
k·o
ㄎㄠˇ
通“考”。
敲打,敲擊。
《墨子·明鬼下》:“袾子舉揖而槁之,殪之壇上。”
孫詒讓間詁:“此槁疑當讀為敲,同聲假借字。”
《文選·潘嶽〈河陽縣作詩〉之一》:“熲如槁石火,瞥若截道飆。”
李善註引毛萇曰:“考,亦擊也。槁與考古字通。”
IV
gāo
ㄍㄠ
〔《集韻》居勞切,平豪,見。〕
1.木名。
秦牧《吊蘿山翠色》:“這裏的樹,椆、高根、花梨、紅松、槁樹、綠楠是特別普遍的幾種。”
2.通“篙”。撐船竿。參見“槁工”。
阅读:136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