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
簡體窩字的筆畫:12畫;繁體窩字筆畫:13畫。
(窩,窩)
wō
ㄨㄛ
〔《字彙》烏禾切〕
1.鳥獸、昆蟲棲止處。
唐張仁溥《題龍窩洞》詩:“折花攜酒看龍窩,鏤玉長旌俊彥過。”
《全元散曲·水仙子·春日即事》:“魚鱗玉尺戲晴波,燕嘴芹泥補舊窩。”
魯迅《吶喊·阿Q正傳》:“況且做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鷹不吃窩下食’。”蜂窩;蟻窩。
2.借指人的安身處。
《宋史·道學傳一·邵雍》:“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
明馮惟敏《集賢賓·閨思》套曲:“四時光景堪行樂,百歲芳春有幾何!及早回還錦繡窩。”
巴金《軍長的心》一:“你看我這個窩怎麽樣?嗯?你不要小看我們這些土建設。”
3.指壞人聚集、活動的場所。盜窩;賭窩。
4.比喻人或物所在或所占的位置。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摺:“我如今將這頭面,兌換些銀兩,買個窩兒,做開封府公人去。”
《紅樓夢》第三六回:“如今金釧兒死了,必定他們要弄這一兩銀子的窩兒呢。”
範鈞宏《獵虎記》第十九場:“兄弟,你先在這坐一會,哥哥我跟他們招呼兩下子去!嗨,你可別動窩兒。”
5.物成團成簇。
宋範成大《曬繭》詩:“隔籬處處雪成窩,牢閉柴荊斷客過。”
6.指事物集中處。
明王衡《真傀儡》:“我想那做宰相的,坐在是非窩裏,多少做得說不得的事,不知經幾番磨鍊過來。”糧窩。
7.凹陷處。
宋侯寘《阮郎歸·為邢魯仲小鬟賦》詞:“拚惱亂,儘妖嬈。微窩生臉潮。”
元王惲《大雹行》:“整冠變色立前廡,但見土窩萬杵一一皆深圓。”
《三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軍士一齊把篙子去推,果然兩個水窩兒又下去了。眾人道:‘這番要沈到底了。’”胳肢窩。
8.藏;躲避。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摺:“誰似你這一片橫心惡膽天來大,沒來由引將狼虎屋中窩。”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離這裏二十五裏張家莊是我的妹妹家,我就窩在那裏。”參見“窩風”。
9.隱匿;包庇。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他住在城外,倚著賣餅為名,專一窩著我每贓物,怎生賴得?”參見“窩停主人”。
10.蜷伏。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三兒隻叫得一聲,‘我的媽呀!’鏜,把個銅旋子扔了;咕咭,也窩在那裡了。”
11.陷入。
《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車子不倒儘著推,那裏窩車;那裏卸牛。”
12.卷;撮。
《西遊記》第四六回:“須臾,剃下髮來,窩作一團,塞在那櫃紇絡裏。”
《老殘遊記》第二十回:“隻見陶三窩起嘴脣,打了兩個胡哨,外面又進來兩三個大漢。”
李文翔《新排長》:“就是長方形的木盒,裏面是幾十個用銅絲窩成的接線柱,那東西你們沒有?”
13.折轉。
梁斌《播火記》三六:“紅軍攻不進村,又窩了回來,屯在大柳樹底下,隱蔽在道溝裏。”
郭澄清《大刀記》第九章:“那幾天敵人在這一帶鬧得正歡,我們沒站住腳,又窩回去了。”
14.蓋;圍裹。
明劉兌《嬌紅記》:“冷冰冰窩著被兒,呆答答靠著枕頭。”
聞一多《死水·飛毛腿》:“還吹他媽什麽簫,你瞧那副神兒,窩著件破棉襖,老婆的,也沒準兒。”
15.楊朔《海市》:“這一口氣,我窩著多年沒法出。”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一章:“他想到什麽地方去,和什麽人在一塊蹲一蹲,把窩在心坎的鬱悶倒一倒,然後再回家去。”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三章:“他窩了滿肚子的氣,想跟人吵架。”
16.量詞。用於成團成簇的東西。
宋孫惔《長相思》詞:“雲一窩,玉一梭,淡淡春衫薄薄羅。”
《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眉分兩道雪,髻挽一窩絲。”
《西遊記》第三四回:“換下那條繩子,一窩兒一窩兒籠在袖內。”
17.量詞。用於一胎所生的或一次孵出的動物。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老樹,上半截剩了一個杈兒活著,下半截都空了,裏頭住了一窩老梟。”
周立波《艾嫂子》:“那四隻豬婆,每一隻懷了兩窩。”
18.用同“屙”。
《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短肐膊,琵琶腿;劈得柴,打得水;會喫飯,能窩屎。”
19.用同“兀”。參見“窩的”。
阅读:118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