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
榻字的筆畫:14畫;
tà
ㄊㄚˋ
〔《廣韻》吐盍切,入盍,透。〕
1.狹長而矮的坐臥用具。
《後漢書·徐稚傳》:“蕃(陳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
唐杜甫《贈李十五丈別》詩:“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懸。”
《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當初漢文帝朝中,有個寵臣,叫做鄧通,出則隨輦,寢則同榻。”
豐子愷《辭緣緣堂》:“但把被褥、枕頭、書冊……往船艙裏送,船家自會給你布置在玻璃窗下的小榻及四仙桌上。”
2.幾案。
《三國誌·吳誌·魯肅傳》:“﹝孫權﹞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盧弼集解引胡三省曰:“榻,床也,有坐榻、臥榻。今江南又呼幾案之屬為卓床。卓,高也,以其比坐榻,臥榻為高也。合榻猶言合卓也。”
3.摹寫,影摹。
唐張懷瓘《書斷·購蘭亭序》:“帝命供奉榻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榻數本,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
明陶宗儀《輟耕錄·特健藥》:“平一齠齔之歲,見育宮中,嘗睹先後閱書法數軸,將榻以賜藩邸。”
4.指拓印。參見“榻本”。
5.通“錔”。套子。亦指把套子套上。
宋淮海野人《淡山雜識·獄囚自脫枷杻》:“可速往取筆榻子,榻其兩中指。”
6.見“榻然”。
阅读:110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