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
孑字的筆畫:3畫;
jié
ㄐ〡ㄝˊ
〔《廣韻》居列切,入薛,見。〕
1.無右臂。
《說文·了部》:“孑,無右臂也。”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然而大勢如是者,蓋如前言,文明無不根舊跡而演來,亦以矯往事而生偏至,緣督校量,其頗灼然,猶孑與躄焉耳。”
2.單;獨。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
漢孔融《論盛孝章書》:“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
宋蘇舜欽《高山別鄰幾》詩:“帝門急豪英,濟物無自孑。”
清張井《道旁嘆》詩:“老寡窮不死,守此形影孑。”
3.剩餘。
《方言》第二:“孑、藎,餘也。
周鄭之間曰藎,或曰孑;青、徐、楚之間曰孑。”參見“孑遺”。
4.全。參見“孑然”。
5.短;小。參見“孑盾”、“孑義”。
6.見“孑孑”。
7.見“孑孓”。
8.戟。古代的一種兵器。
《左傳·莊公四年》:“楚武王荊屍,授師孑焉,以伐隨。”
杜預註:“屍,陳也。
荊亦楚也,更為楚陳兵之法。
揚雄《方言》:‘孑者,戟也。’然則楚始於此參用戟為陳。”
清顧炎武《禹陵》詩:“投戈降北固,授孑守西興。”
9.姓。
明有孑金。見《萬姓統譜·屑韻》。
阅读:159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