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氣
(賊氣,賊氣)
1.反常之氣;邪氣。
《管子·四時》:“是故春雕,秋榮,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氣之賊也。刑德易節失次,則賊氣遫至;賊氣遫至,則國多菑殃。”
尹知章註:“氣反時則為賊害也。”
《史記·龜策列傳》:“寒暑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
明徐禎稷《恥言》卷一:“家有大不祥,嗜言利者當之。利風中於家庭,賊氣入矣;市道行於骨肉,殘形成矣。”
2.賊人、反叛者的氣焰。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二:“賊氣方銳,設伏於莫谷。”
元姚燧《大司農史公神道碑》:“射殺數人,賊氣為隳,遂潰。”
清惲敬《書圖欽寶事》:“圖欽寶諫不聽,跪而請曰:‘賊氣尚盛,兵過澗,澗鬥絕,不可退,悉縻爛矣。’”
阅读:120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