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跋

跋字的筆畫:12畫;

I

ㄅㄚˊ

〔《廣韻》蒲撥切,入末,並。〕

1.跌倒。

《說文·足部》:“跋,蹎也。”

段玉裁註:“跋,經傳多假借沛字為之,《大雅》、《論語》‘顛沛’皆即‘蹎跋’也。”

2.火炬或燭燃盡殘餘的部分。

宋陸遊《自勉》詩:“餘年尚努力,勿待燭見跋。”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邵女》:“柴益喜,燭盡見跋,遂止宿焉。”

3.借指柱根。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金楹齊列,玉舄承跋。”

劉良註:“跋,柱根也。”

4.謂燭燃盡。

清鄭燮《青玉案·宦況》詞:“酒闌燭跋,漏寒風起,多少雄心退!”

《冷眼觀》第二回:“我笑道:‘隻恐狗尾續貂罷了。’說著已是酒殘燭跋。”

5.跋文。寫在書籍、文章、字畫、金石拓片等後面的短文,內容大多屬於評介、鑒定、考釋、記述之類。

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一》:“此辭墨本猶在陝州一佛寺中,紙劄甚草草,予頃年過陝,曾一見之。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

清葉名灃《橋西雜記·藏書求善本》:“偶憶李生甫先生跋盧氏抱經堂所校《法言》雲:‘冷淡生活,勝於徵歌選舞多矣。’嘆為至言。”

巴金《探索集·灌輸和宣傳》:“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書前寫序、寫小引、寫前記,書後寫後記、寫附記、寫跋。”

6.評說;評論。

元曾瑞《端正好·自序》套曲:“一枕夢魂驚,千載風雲過,將古來英俊評跋。”

元薛昂夫《蟾宮曲·雪》曲:“一箇凍騎驢野店溪橋,你自評跋,那箇清高,那箇粗豪。”

7.踩;踏。

《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毛傳:“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

清褚人穫《堅瓠六集·田家樂》:“有時車田跋小漊,烏背鯽魚大小有。”

8.跋涉。

唐司空圖《樂府》詩:“寶馬跋塵光,雙馳照路旁。”

沙汀《記賀龍》十:“在行軍當中,我們不時總看見他急馳著從行列側面飛奔過去,或者挾著黑皮大氅,和同誌們交談著,一面不知疲倦地跋著山道。”參見“跋涉”。

9.倒翻;翻轉。

《漢書·揚雄傳上》:“拖蒼豨,跋犀犛,蹶浮糜。”

顏師古註:“跋,反戾也。”

馬總《意林》卷五引晉楊泉《太元經》:“強梁者亡,掘強者折,大健者跋,大利者缺。”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今古方言大略》:“轉謂之跋。”

10.用腳撥。

《漢書·夏侯嬰傳》“常蹳兩兒棄之”唐顏師古註:“服虔曰:‘蹳音撥。’晉灼曰:‘音足跋物之跋。’服音是。”

11.用同“潑”。灑,散。

《水經註·渭水一》引三國魏曹丕《列異傳》:“武都故道縣有怒特祠,雲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樹瘡,隨合。

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猶不斷。疲士一人,傷足,不能去,臥樹下。聞鬼相與言曰:‘勞攻戰乎?’其一曰:‘足為勞矣。’又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於子何如?’乃默無言。臥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隨所斫,以灰跋;樹斷,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

12.跋扈,暴橫。

《新唐書·房玄齡傳》:“初,將軍丘師利等皆怙跋攘袂,或指畫自陳說,見神通愧屈,乃曰:‘陛下至不私其親,吾屬可妄訴邪!’”參見“跋扈”。

13.通“拔”。超越。參見“跋越”。

14.通“拔”。舉,盡。參見“跋朝”、“跋隊斬”。

15.通“拔”。迅疾。參見“跋來報往”。

16.通“拔”。擺脫、排除。參見“跋滯”。

17.姓。

五代有跋異。見宋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人物·妙品》。

II

bèi

ㄅㄟˋ

〔《集韻》博蓋切,去泰,幫。〕

行不正貌。

阅读:1927

●跋(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