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吻
(鴟吻,鴟吻)
古代宮殿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初作鴟尾之形,一說為蚩(一種海獸)尾之形,象徵辟除火災。後來式樣改變,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因名鴟吻。
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王右軍《告誓文》﹞開元初年,潤州江寧縣瓦官寺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
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蚩者,海獸也。
漢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雲:‘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見其吻如鴟鳶,遂呼之為鴟吻,顏之推亦作此鴟。”
《續資治通鑒·宋太祖開寶五年》:“其餘官稱,多所更定,宮殿悉除去鴟吻。”
阅读:123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