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
簡體線字的筆畫:8畫;繁體線字筆畫:15畫。
(線,線)
xiàn
ㄒ〡ㄢˋ
亦作“綖”。
1.用棉、毛、絲、麻、金屬等材料製成的細縷。
《周禮·天官·縫人》:“縫人掌王宮之縫線之事。”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線,縷也。”
《禮記·內則》:“右佩箴、管、線、纊。”
陸德明釋文:“線本又作線。”
《公羊傳·僖公四年》:“中國不絕若線。”
何休註:“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唐白居易《紅線毯》詩:“綵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
宋王沂孫《錦堂春·七夕》詞:“穿線人來月底,曝衣花入風庭。”
《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偏偏頂襻又斷了,虧得裁縫現成,立刻拿紅絲線連了兩針。”
吳伯簫《北極星·記一輛紡車》:“同誌們穿的衣服鞋襪,有的就是自己紡的線織的布,或者跟同誌換工勞動做成的。”
2.細長如線的東西。
南朝梁範雲《送別詩》:“東風柳線長。”
宋孫光憲《八拍蠻》詞:“孔雀尾拖金線長,怕人飛起入丁香。”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摺:“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珠廉掩映芙蓉面。”
3.交通路線。
茅盾《記“孩子劇團”》:“迂回隴海、平漢兩線而到了漢口。”
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一章:“﹝他﹞專在津浦線上做買賣。”
4.指思想政治上的路線。如:上綱上線。
5.所接近的某種邊際;邊緣交界處。如:生命線;死亡線;饑餓線;國境線;海岸線;防線等。
6.眼線;線索。
清黃軒祖《遊梁瑣記·王天沖》:“﹝邑紳某﹞率隊勇購線覓踵,東突西奔。”
馬識途《老三姐》:“交通站的人已經撤退了,斷了線了。”
7.紡線。
清唐甄《潛書·惰貧》:“安習線綿為經;寒,不及緯,市之。”
8.量詞。數詞限用“一”,表示細微。
唐杜甫《至日遣興奉寄舊閣老兩院故人》詩之一:“何人卻憶窮愁日,日日愁隨一線長。”
金元好問《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
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一:“伏波巖,有懸石如柱,去地一線不合,俗名馬伏波試劍。”
巴金《家》四:“一線希望溫暖了她的心。”
9.幾何學名詞。指一個點任意移動所構成的圖形。有直線和曲線兩種。
10.通“騸”。閹割。
元孫周卿《水仙子·山居自樂》曲:“水碓裏舂來米,山莊上線了雞,事事休提。”
阅读:293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