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淖
1.爛泥;淤泥。
宋王安石《次前韻寄楊德逢》:“翻然陂路長,泥淖困臧獲。”
沈從文《黑夜》:“兩人把兩支連槽盒子槍、兩把刀,以及一些別的東西,都從泥淖極深的河邊搬到了堤上。”
2.泥濘的窪地。
宋張師正《括異誌·德州民》:“泥淖中,足跡長二尺餘。”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旋風暴作,三馬皆驚逸不可止。不趨其家而趨縣城,飛渡泥淖,如履康莊。”
3.泥爛而滑。
宋歐陽修《乞罷上元放燈劄子》:“目下陰雪未解,假使便得晴明,坊市不免泥淖。”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再生》:“遇有橋梁道途朽敝泥淖者,輒出所蓄貲,極力修補。”
許地山《桃金娘》:“但在大雨滂沱的時候……任她底舞態輕盈,也踏不了泥淖礫場。”
4.比喻卑下的地位或不能自拔的窘困境地。
明陳宗之《漢道》詩:“如何盛明世,棲棲泥淖中。”
秦牧《藝海拾貝·酷肖》:“在藝術的道路上,‘自然主義’這個泥淖曾經坑害了不少的行人。”
阅读:100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