嚌
嚌字的筆畫是:9畫
簡體嚌字的筆畫:9畫;繁體嚌字筆畫:17畫。
(嚌,嚌)
I
jì
ㄐ〡ˋ
〔《廣韻》在詣切,去霽,從。〕
1.淺嘗;微嘗。後亦謂吃。
《書·顧命》:“太保受同,祭嚌。”
毛傳:“既祭受福,嚌至齒。”
孔穎達疏:“禮之通例,啐入口,是嚌至於齒,示飲而實不飲也。”
《禮記·雜記下》:“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嚌之;眾賓兄弟,則皆啐之。”
鄭玄註:“嚌、啐、皆嘗也。嚌,至齒;啐,入口。”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夫外慕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
清曾國藩《聖哲畫像記》:“蓋詩之為道廣矣,嗜好趨向,各視其性之所近;猶庶羞百味,羅列鼎俎,但取適吾口者,嚌之得飽而已。”
2.引申為玩味。
宋蘇軾《泂酌亭》詩:“既味我泉,亦嚌我詩。”
3.古代祭祀時俎上所盛之物。
《禮記·祭統》:“君執鸞刀羞嚌,夫人薦豆,此之謂夫婦親之。”
鄭玄註:“嚌,嚌肺祭肺之屬也,君以鸞刀割制之。”
孔穎達疏:“嚌,肝肺也。”
孫希旦集解:“嚌,謂俎實也。
《特牲》、《少牢》禮屍舉肺及牲體,皆振祭嚌之,故謂俎實為嚌也。”
4.猶噬。咬;傷害。
唐杜甫《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終悲洛陽獄,事近小臣斃。禍階初負謗,易力何深嚌。”
仇兆鰲註引周甸曰:“邕名位不為卑賤,而其死也,竟與小臣無異;且其禍起負謗,非有實事,擠之亦易為力,何必深噬至此乎。”
II
jiē
ㄐ〡ㄝ
〔《集韻》居諧切,平皆,見。〕
見“嚌嚌”、“嚌咨”。
阅读:91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