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適從
【成語】:無所適從
【拼音】:wú suǒ shì cóng
【解釋】:適:歸向;從:跟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麽辦才好。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宋·姚寬《西溪從語》卷上:“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示例】:某書應讀某音,敝處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讀錯,以致後學~。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
【近義詞】: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義詞】:擇善而從
【歇後語】:一國三公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不知怎麽辦
【英文】:not know what course to take
【日文】:どの手を打(う)ったらいいかわからない
【德文】:nicht wissen
【成語故事】:晉獻公命令大夫士在浦池、屈地分別為晉公子重耳和夷吾修建城池。夷吾認為城池修得不好,就到晉獻公那裏告狀。晉獻公問士為什麽不認真修。士說主太多讓他無所適從。晉獻公認為有道理,就逼太子申生自殺,並把重耳趕到狄國
不知跟從誰才好。常比喻不知怎麽辦才好。
《北齊書·魏蘭根傳》:“此縣界於強虜,皇威未接,無所適從,故成背叛。”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觀古今諸家海潮之說者多矣。或謂天河激湧,亦雲地機翕張……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明張居正《請戒諭群臣疏》:“若不特行戒諭,明示以正大光明之路,則眾心無所適從,化理何由而致?”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中國正是新舊潮流相沖突的時候,一般國民都無所適從。”
阅读:150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