屨
簡體屨字的筆畫:15畫;繁體屨字筆畫:17畫。
(屨,屨)
jù
ㄐㄩˋ
〔《廣韻》九遇切,去遇,見。〕
1.單底鞋。多以麻、葛、皮等製成。後亦泛指鞋。
《周禮·天官·屨人》:“掌王及後之服屨。”
鄭玄註:“複下曰舄,禪下曰屨。”
宋李綱《邵武軍泰寧縣丹霞禪院記》:“﹝邵武軍﹞既落髮,受具戒,居雙林院。遠近響風,戶外之屨滿矣。”
2.穿鞋。
唐韓愈《孔公墓誌銘》:“親戚之不仕與倦而歸者,不在東阡在北陌,可杖屨來往也。”
宋洪邁《夷堅乙誌·皇甫自牧》:“六月劇暑,自牧在舟中,與同行者皆袒裼不冠屨。”
3.腳上著物。參見“屨校”。
4.踩踏。
《文選·揚雄〈羽獵賦〉》:“屨般首,帶脩蛇。”
李善註:“屨,謂踐履之也。”
5.任,擔任。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身屨典軍搴旗者數也,可謂壯士。”
阅读:130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