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暢

簡體暢字的筆畫:8畫;繁體暢字筆畫:14畫。

(暢,暢)

chàng

ㄔㄤˋ

〔《廣韻》醜亮切,去漾,徹。〕

1.通暢;通達。

《易·坤》:“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孔穎達疏:“有美在於中,必通暢於外。”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張華短章,奕奕清暢。”

《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晏、許普應答如流,理明詞暢。”

2.舒展;表達。

《文選·宋玉〈神女賦〉》:“交希恩疏,不可盡暢。”

李善註:“暢,申也。未可申暢己意也。”

《淮南子·人間訓》:“故交畫不暢,連環不解。”

高誘註:“暢,申也。”

《舊唐書·崔仁師傳》:“仁師以運夫逃走不奏,坐免官。既不得誌,遂作《體命賦》以暢其情,辭多不載。”

3.舒暢;歡快。

唐薛戎《遊爛柯山》詩之一:“悠然暢心目,萬慮一時消。”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又重九相近,我們何不相約作一個登高會,就此便奉餞虞老先生,又可暢聚一日。”

郭沫若《女神·輟了課的第一點鐘裏》:“我在這海岸上跑去跑來,我真快暢!”

4.旺盛。

漢王充《論衡·道虛》:“案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參見“暢茂”。

5.充,充實。參見“暢月”。

6.長。與“短”相對。參見“暢轂”。

7.盡情;盡興。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摺:“暢開懷,都似你朦朧酒戒,那醉鄉侯安在哉?”葉聖陶《四三集·寒假的一天》:“你要宣傳,回家來對我宣傳好了。有什麽說的盡說個暢,我總之豎起耳朵聽你的。”

8.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甚”、“極”。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青衫忒離俗,裁得暢可體。”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摺:“暢懊惱!響鐺鐺雲板敲。”

王季思校註:“暢,極甚之意。”

明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一齣:“一路行來,正是不暖不寒天氣,半村半郭人家,暢好風景也呵!”

9.琴曲名。

《文選·枚乘〈七發〉》:“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

李善註:“《琴道》曰:‘堯暢達,則兼善天下,無不通暢,故謂之《暢》。’”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琴》:“其道行和樂而作者,命其曲曰《暢》。暢者,言其道之美暢。”

10.通“鬯”。郁金香草。亦指用它攙和黑黍釀造的香酒,古代多用以祭祀。

《大戴禮記·夏小正》:“暢也者,終歲之用祭也。”

孔廣森補註:“暢,鬱鬯也。”

漢王充《論衡·恢國》:“成王之時,越常獻雉,倭人貢暢。”參見“暢臼”。

11.通“觴”。斟酒自飲。

《史記·刺客列傳》:“嚴仲子至門前,數反,然後具酒自暢聶政母前。”

司馬貞索隱:“《戰國策》作‘觴’,近為得也。”按,《戰國策·韓策二》:“於是嚴遂乃具酒,觴聶政母前。”

黃丕烈劄記:“《史記》作‘自暢’。”

12.姓。

漢有暢曾;唐有暢璀。參閱《通誌·氏族五》。

阅读:2129

●暢(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