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自

自字的筆畫:6畫;

ㄗˋ

〔《廣韻》疾二切,去至,從。〕

1.自己;親自。

《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孟子·離婁上》:“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唐李商隱《東還》詩:“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採華芝。”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你自心裏想,那處熟,就往那處去。”

2.由來;緣由。

《禮記·中庸》:“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鄭玄註:“自,謂所從來也。”

唐韓愈《上考功崔虞部書》:“浮囂之徒,已相與稱曰:‘某得矣,某得矣!問其所從來,必言其有自。’”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金王若虛《贈昭毅大將軍》:“高氏世居畎畝,沒沒於常流,殆與草木共腐,而一旦子孫蕃昌,門地烜赫,以為邦人之榮,推原其自,豈偶然也哉!”

3.開始。

《韓非子·心度》:“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

《南史·夷貊傳下·武興》:“文德弟文度立,以弟文弘為白水太守,屯武興。

宋世以為武都王。

武興之國自於此矣。”

4.用。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孔傳:“自,用也。”

《荀子·儒效》:“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

王念孫《讀書雜誌·荀子二》:“言內不用以誣己,外不用以欺人也。”

5.自然;當然。

《史記·田單列傳》:“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

五代齊己《還黃平素秀才卷》詩:“如君好風格,自可繼前賢。”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穀貴之際,千斛在市,物價自平。一市之價既平,一邦之食自足。”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死了,料不要償命,自有人不捨得你死。”

6.本來。

漢王充《論衡·問孔》:“人之死生自有長短,不在操行善惡也。”

唐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金段克己《水調歌頭》詞:“月自與人無意,人被月明催老,今古共悠悠。”

7.介詞。由;從。

《孟子·公孫醜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

《漢書·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唐王維《雜詩》之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8.介詞。在;於。

《易·小畜》:“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詩·小雅·正月》:“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晉張華《答何劭詩》之一:“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園廬。”

9.介詞。由於,因為。

《易·需》:“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史記·鄭世家》:“四十一年,助楚擊晉,自晉文公之過無禮,故背晉助楚。”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漢書·灌夫傳》:“嬰夫人諫曰:‘灌將軍得罪丞相,與太後家迕,寧可救邪?’嬰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

10.連詞。雖;即使。

《莊子·列禦寇》:“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況有道者乎?”

《漢書·高祖紀下》:“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

唐杜甫《日暮》詩:“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西遊記》第十九回:“師父,我自持齋,卻不曾斷酒。”

11.連詞。假如。

《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內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

《漢書·董仲舒傳》:“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安全之,事在勉強而已矣。”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二》:“禁天下婦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墨妝。”

12.姓。

明有自勖。

阅读:1928

●自(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