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逆鱗
【成語】:批逆鱗
【拼音】:pī nì lín
【解釋】:批:觸;逆鱗:倒生的鱗。觸犯了龍喉下的逆鱗。比喻臣下直言勸諫,觸犯君主。也比喻弱國侵犯強國。
【出處】:《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示例】:獻納親會~,忽以讒言棄於野。 ★明·唐寅《潯陽送別圖》詩
【近義詞】:批逆龍鱗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批逆鱗,批逆鱗)
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徑尺,有觸之必怒而殺人。常以喻弱者觸怒強者或臣下觸犯君主等。語本《戰國策·燕策三》:“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參見“嬰鱗”。
阅读:142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